□ 本报记者 李 爽
9月,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10月,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1月,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眼下正是校园招聘的黄金季节,无锡市梁溪区抢抓时机安排12条省内外引才线路,携手优秀企业走进全国高校揽才。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近年来,梁溪区聚焦无锡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和区域12个产业生态圈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全力建强人才引进平台、创新人才活动形式、深化服务保障,努力让青年人才在广阔舞台施展才华,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以开放胸襟拥抱年轻力量
今年6月,来自10个地区20所高校的58名学子齐聚梁溪,参加青年工程师产业训练营。梁溪区已连续3年举办训练营活动,在北京、香港、澳门、西安、哈尔滨、南京等地共招募近300名高校英才,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年轻力量。
为打造吸引青年人才的“强磁场”,梁溪区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对接交流,成立“青年工程师培养社会实践基地”“引才工作联络站”“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工程教育实践基地”。邀请1500余家优质企业先后走进北京、上海等50多个城市,开展“百企千才高校行”系列校园招聘暨人才嘉年华活动。
向“新”而行,梁溪区还将目光投向海外英才。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月、“百名博士梁溪行”等系列举措,梁溪区邀请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和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的海外博士、学者、专家,实地参观区域内重点产业园区和企业,力求拓宽人才引进格局。
为青年人才成长“架桥铺路”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让青年人才全身心投入事业,梁溪区主动“铺路搭桥”、积极“撑腰鼓劲”、不断“加码赋能”。
在政策方面,梁溪区出台《关于引进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若干措施》,实施“青创梁溪”计划,推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青年友好空间”,提供“零成本”一站式创业服务,致力于将3万平方米的“锡跃 SPACE”打造成“只收梦想,不收租金”的无锡青年创新创业示范空间。
在管理服务方面,通过“新质人才 高质发展”访谈沙龙、港澳青年人才对接等活动,将人才、产业、企业、高校紧密联结。
在技能培育方面,聚焦市场需求开设数据安全工程技术、无人机操作、物联网工程调试等培训班,覆盖3500余人。连续6年开展“才聚梁溪”职业技能大赛,涉及无人机测绘操控员、智能楼宇管理员、互联网营销师、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等行业,累计有11400余名选手通过技能大赛取得高级工证书。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梁溪区邀请30余名专家教授与梁溪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企业举行专场对接,发布大学技术成果汇编200余项。8月21日,2025中国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现场共有18个有投融资需求的项目与投资机构成功对接。以金融赋能,梁溪区推动创新成果从“赛场”走向“市场”,加快落地转化。
多为青年人才构建“压担子—搭梯子—结果子”的闭环培养模式,既是民生大事和应有的人文关怀,也有助于青年人才在梁溪区发挥所学所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让青年人才“安居”又“安心”
引才、留才不仅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心实意的“将心比心”。航太智造(无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晓航在6月底举办的“2025人才看房团梁溪专场”活动中获得12万元的购房券。蒋晓航说:“梁溪的产业优势、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博士毕业后我就和团队在梁溪创业。这次获得的购房券,加上后续的购房补贴款,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减轻了不少。”
关注青年人才的生活需求,梁溪区以“7天免费住宿+就业帮扶”的服务模式,为外地来锡青年解决“落脚难”问题。梳理发布23个青年友好创业空间,举办“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定期开展面向青年群体的特色招聘会,助力青年“创”在梁溪。同时,举办青年联谊交友活动,“溪青夜校”新设脱口秀、瑜伽等课程,累计服务1500余人次。此外,成立青年发展型(消费)街区,推出青年消费券、消费季活动,举办青年集体婚礼等,着力构建“宜业、宜居、乐活”的居住环境。
城因人而兴。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需要久久为功。放眼未来,梁溪区将立足实际,从青年人才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全方位“保驾护航”,围绕青年人才所需所想,以产聚才、以情留才,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与人才更好地彼此成就、共同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