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文军 通讯员 王勇 施秋
近日,省科技厅公示202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综合评审结果名单,由位于泗阳县的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领衔完成的《废旧聚酯瓶片熔体直纺高效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及高品质应用》项目入围二等奖。依托该技术,公司已建成全球最大再生纤维生产基地,每年可高效处理废弃塑料瓶超300亿个,等效减少碳排放100万吨。
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泗阳县近年来以“智改数转”为主要抓手,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裂变,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纺织业是泗阳县传统优势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延续多年的“千人纱、万人布”劳动密集型模式遭遇发展瓶颈。如何破局?泗阳的实践是:向“智”而行。
在江苏桐昆恒欣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随处可见5G智能巡检机器人、落筒设备和装运机器人等高效作业的身影。它们穿梭于车间、服务于产线,节奏明快,有条不紊。“‘5G工厂’不仅带来更智能的生产场景,还助力企业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实现提升。”公司总经理兰金良介绍,通过AI优化工艺参数、借助数字孪生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以及对能耗进行实时监测调控,人均产值提高17%,不良品率降低30%,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I级标准下降23%,生产运行成本降低31%。
桐昆恒欣的“智变”,是泗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县工信局局长汤慧慧介绍,泗阳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累计创成省级智能工厂9家。借助科技与数字翅膀的力量,“新兴纺都”正在加速腾飞。
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泗阳还聚力培育电子信息等新兴优势产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江苏宝浦莱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百台全自动生产设备正在紧张赶制SOD系列封装测试产品订单。这家于2011年落户的企业,目前已经拥有年产120亿只半导体分立器件的能力,尤其在DFN系列新产品生产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位于行业前列。“我们的产品已覆盖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已成为华为、小米、三星、KEC等众多国际、国内著名跨国公司长期的稳定分立器件的定点供应商和唯一供应商。”公司总经理卢维明说,“泗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完善的厂房和配套设施,其周边日趋完整的产业链条更是吸引我们在这里落户深耕的关键。”
泗阳县发改局局长陈小勇介绍说,目前泗阳拥有和煊电子、联康测控、汇威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119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和主体尤为关键。泗阳深谙此道,聚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统筹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
在江苏金牌厨柜有限公司的“未来工厂”,个性化定制的橱柜通过智能排产系统被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经由激光封边、智能机器人分拣等工序,最快7天即可送达消费者手中。“我们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自主研发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系统。”公司负责人雷玉山表示,该系统将用户下单、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全流程打通,生产效率提升40%,材料利用率高达95%,实现“一棵树进去,一个家的橱柜出来”智能化生产。
依托吴江泗阳产业园区等共建园区,泗阳积极承接优质科技资源溢出,推动“研发在沪苏、生产在泗阳”的协同创新模式。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王小明介绍,全县持续推进“四新两高”专项行动,释放政策资源乘数效应,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