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奔涌,正以前所未有之力重塑全球传播格局。11月7—9日,以“新机遇 ‘智’共赢”为约,2025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在我市举行。
连续5年在锡举办的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正以稳健态势向上发展,论坛能级持续提升、议题设置愈发前沿、业界影响力加速渗透。无锡将论坛作为链接世界的窗口,以一系列扎实成果持续擦亮“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世界音乐之都”的城市名片,更推动着一场关于技术应用、传播生态和文明互鉴的深度对话,让太湖明珠的智慧之光,闪耀于世界舞台。
“智”创共识,锻造产业发展“强引擎”
总台蛇年春晚的余韵未散,那群身着秧歌服、舞动红手帕的人形机器人已从舞台来到大众眼前,当聚光灯照向2025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开幕式主舞台,一个人形机器人行动自如地“左勾拳、右勾拳,再来一个利落的后空翻”,引来现场阵阵惊叹声与快门声。
“明年,机器人或许将‘替我演讲’。”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展望,预示着“科技+文化”正从前沿议题加速驶向产业实践的快车道。
从吸人眼球的先进技术,到实打实的成果落地,本届论坛致力于将论坛共识落地为合作项目、将更多技术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真正成为项目落地与产业集聚的“强引擎”。
无事业不产业,论坛的牵引作用层层深入。微光科技计划在梁溪区落地亚太智能穿戴装备研发制造总部,以“AI+AR智能眼镜”为核心,做强梁溪“AI+AR”产业生态,同时还有鸿洲文化影视后期制作项目、快数智能AI大模型文化数据资产商项目、VR数字内容研发与应用基地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为区域产业发展带来动力澎湃的“智能新引擎”。此外,“光影未来·智创视界”电影(无锡)论坛举办期间,江南电影科技创新中心项目、科技拍摄影棚提升改造项目、电影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多项合作在锡落地。
“一片生机勃勃的智能传播‘产业生态林’,正在太湖畔拔节生长。”无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论坛清晰勾勒出一条以会促产、以产强城的“无锡路径”,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澎湃的智慧动能。
“智”链全球,探索城市传播“新范式”
智能传播产业实力如何加速转化为打动人心的城市形象?在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国际智能传播能力榜单》中,无锡名列前茅。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黄楚新所言:“城市不仅需要讲好故事,更需要依托技术赋能,构建具有持续影响力和情感链接力的智能传播体系。”
在无锡,技术是深度解读文化、建立情感连接的“翻译器”。一封封城市影像“情书”,成为世界读懂无锡、解码无锡的独特窗口。去年,无锡紧锣密鼓地建设“世界音乐之都”,通过《爱乐之城 国乐之都·无锡》纪录片将抽象的“江南韵”转译为全球通行的情感共鸣。
这一理念,在今年主论坛上开机的微短剧《镜头里的无锡情书》中愈发凸显,项目借AI洞察海内外受众兴趣点,将“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的宏大意向,融解于寻常巷陌的温情故事和日常平淡的人际往来中,让跨文化传播既有“传播力”更有“感染力”。“AI赋能·智联世界”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无锡)论坛举办期间,“文脉·无锡”系列城市文化名片微纪录片第二季、无锡2025—2026年国际传播重点项目规划等发布,助力无锡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能见度”。
“用可视化、互动化的表达方式,构建多元的叙事体系,才能展现真实、立体、生动的地方形象。”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说。当前,无锡大力推动江南文化国际表达,全力打响“世界音乐之都”城市品牌。
从赴海外举办“茶和天下·雅集”“中国民乐无锡周”等文化活动,到用AI技术赋能“魅力无锡”矩阵建设,再到探索电影、微短剧等数字内容出海新路径……一套以自信包容为底色、以技术叙事为笔法、以多元渠道为支撑的城市国际传播“无锡打法”逐渐清晰。这不仅助力无锡城市形象持续“破圈出海”,同时也为更多中国城市“走出去”贡献了范式。
“智”见未来,贡献中国故事“新样本”
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是共商技术之“智”、传播之“智”、交流之“智”的重要平台。五年来,论坛充分发挥总台“5G+4K/8K+AI”技术优势,秉持“思想+艺术+技术”融合理念,为全球媒体从业者、学者和技术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宝贵平台,为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论坛举办期间,一个更深层的议题在太湖畔引发热烈研讨:如何以智能时代的全新语态,向世界讲好可知、可感、可信的中国故事?答案或许藏在江南大学留学生马迪的手机里。这位海外年轻人,正用短视频向家乡亲友展示她眼中的无锡:“我要让他们看看,这里的机器人会打拳,这里的AI会写诗。”当外国面孔主动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智能传播便完成了从“单向宣传”到“共同创作”的质变。
中国故事的精彩,不仅需要自己去讲,更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世界来发现和讲述。论坛连续多年开展“世界青年说”圆桌对话,广邀海内外的青年代表以多元视角共探未来传播之路。“国际传播不是文化符号的简单搬运,城市故事的讲述不能泛化。”新华社参考消息智库副主任张陆煜说,通过“先听后说”,让城市的国际传播实现从单向宣传转化为双向对话,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智能传播是文明的纽带,也是时代的先声。“五年来,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签约了多少项目,而是摸索出了一条‘以智强产、以智塑城、以智链世’的清晰路径。”无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无锡将持续深化央地合作,积极搭建国际传播交流平台,探索智能时代传播新范式,携手打造开放、包容、创新的智能传播生态体系,进一步擦亮“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的城市名片,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无锡力量”。
(姚程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