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南京企业在国际碳信用平台交易成功
2025-08-28 09:22: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记者刘全民)记者昨天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南京年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年达环境”)利用秸秆炭化还田多联产技术示范项目产生的330吨碳清除量,在国际碳信用认证平台Puro成功挂网销售并获签碳信用,目前已交易7吨,销售价格为每吨142美元,成为国内首个在该国际碳信用平台交易成功的项目。

自2019年起,年达环境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合作,研发了一套农业固体废弃物气化多联产炉,可以将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等多种作物秸秆进行高温炭化成为生物质炭。公司董事长陶圣年告诉记者,生物质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富含多种微量营养元素等特性,施入田地后可以改良土壤、缓释肥料、钝化重金属。试验田数据显示,科学施用配方生物质炭后,土地有机质含量提升2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15%—20%,能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7日上午,记者在位于栖霞区龙潭街道大鹏村的年达环境试验田里看到,施用过生物质炭的216亩炭基水稻健壮挺拔,长势喜人。项目专家团队负责人、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陈颢明介绍,该项目通过收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利用高温无氧热解成生物质炭,再将所得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还田,整个过程将作物废弃物中的碳固化为极其稳定的形式,可保持百年以上不分解。“田里每施用1吨生物质炭,就相当于清除1.5吨的二氧化碳。”陈颢明解释,Puro平台认证的330吨碳清除量,就是2024年试验田施用生物质炭产生的碳清除量。

在全球范围内,碳清除正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一环,碳清除市场快速升温。陶圣年透露,目前公司每年可消化周边1万多亩农田的约8000吨秸秆,生产2000吨左右的生物质炭。此次交易的7吨碳清除量被香港一家上市企业购得,剩余的323吨也在洽谈中,同时还有意向客户预购企业未来10年的碳清除量,如果能达成交易,以年产2000吨生物质炭清除3000吨二氧化碳的数据计算,每年可为企业额外增收42万—45万美元。

生物质炭既可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又可吸附土壤水体中的污染物,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是前景广泛的“蓝海”产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京持续强化为企服务,推进生物质炭产业健康发展,涌现出年达环境等一批利用秸秆加工生物质炭进行能源化利用的典型,助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提升,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6%。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