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全链条”整治电动自行车隐患 火灾事故骤降超八成
2025-08-28 09:26:00
来源:常州日报
【字号:  】【打印

“电瓶车禁止入内!”8月23日,金百花园的刘先生刚把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电梯内立即响起警告声。

电梯内的智能摄像头捕捉到了刘先生的举动,反复发出警告。同时,系统联动梯控装置阻止电梯关门运行,直至电动自行车被移出电梯。

自2022年起,常州市就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者其蓄电池进入载人电梯,以消除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隐患。今年上半年,常州电动自行车火灾仅19起,同比下降81.6%。

2024年以来,常州市启动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治理工作,打出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停放、充电等全链条监管的“组合拳”。

调查显示,引发电动车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非法改装引发的电路过载。

在电动车生产源头,用技术手段为控制器穿上“层层铠甲”,防止非法改装,是消除火灾隐患的有效手段。

在九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展示了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它主要负责控制电机与电路的运行。“首先,我们对控制器的程序软件进行保护,任何人不得修改;其次,对硬件进行保护,控制器使用异形螺丝固定,普通工具无法拆卸。”九号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生产经理吕岗岗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九号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还与车架号绑定,线下的非法改装将触发锁死程序,导致整车停止运行,能有效防范非法改装行为。

除了源头把关,常州市在销售流通环节同样紧抓不懈。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检查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5386家次,查处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191件,曝光典型案例25起。

在市区某品牌电动车销售点,店内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严禁改装的宣传海报。该品牌电动车常州区域销售负责人徐晓林说,销售点已对所有销售员提出了导购工作要求,杜绝向用户推销改装或改装件。

相较于生产、流通环节的管控,在使用环节的安全防范工作,对有效根除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的作用更为直接。

针对此前电动自行车火灾中总结出来的隐患风险点,常州市相继出台政策,明确新建住宅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放的配套标准,要求对既有小区增加停放充电设施。

在新北区三井街道世茂香槟湖社区,已建设了23个充电车棚。同时,为了彻底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等违规行为,社区内208台电梯全部安装了电梯阻车器。

随着整治行动的逐步深入,相关部门将继续查漏补缺,筑牢安全防线。

常州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徐洪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源头监管,打击非法生产与销售;继续强化销售环节的监管,筑牢市场准入防线,更要聚焦维修环节,斩断非法改装黑手;市场监管部门将与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利用网格化管理和群众举报线索,深挖打击非法改装“黑窝点”。

近年来,常州市出台了《电动自行车安全全链条治理工作方案》《电动自行车合规经营和消费权益告知书》《关于对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全链条溯源调查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打出整治“组合拳”,使电动自行车的火灾起数得以明显下降,切实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不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监管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在下一步治理过程中,如何让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设施更加均衡、广泛、便民,如何让监管力量更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如何让群众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这些都依然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只有把“当前治”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才能把安全防线筑得越来越牢,真正让电动自行车成为百姓出行的好伙伴。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