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科创“加速器”助攻世界纪录
2025-09-01 09:25:00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 (记者 史盼盼) 近日,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成都优阳昇公司研发的30cm×30cm单结钙钛矿组件实现23.67%的稳态效率,刷新了同类尺寸组件世界纪录。该钙钛矿组件正是在扬州经开区德沪钙钛矿产业化研究院中试平台上完成了制造工艺的优化与突破。

钙钛矿作为新一代光伏材料,被普遍认为是提升太阳能转换效率、降低发电成本的关键方向。为推动钙钛矿产业化发展进程,德沪投资3.4亿元,打造了全球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中试量产平台,目前拥有100MW单结、叠层各一条整线,三条中试线以及分析测试实验室,可实现从材料、装备到工艺的全链条开发支持,是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关键力量。

“今年整个光伏行业行情并不乐观,我们却逆势实现高频运转。”扬州德沪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德沪钙钛矿产业化研究院院长卢泓介绍,自去年12月开业以来,已有近50家国内外企业及科研团队前来打样或合作,目前订单已排至一个月后,近10个团队在排队等待接入平台开展验证。“上个月,一家美国头部太阳能电池公司团队在研究院平台上进行了近一个月的验证测试,最终转换效率突破20%。”

“行情不好反而凸显平台价值。”卢泓说,很多大企业和能源集团虽然手握市场资源,但缺乏中试验证能力。而德沪提供的,正是一个公开、先进、全流程的产业化公共技术平台。

除了提供平台服务,德沪自身也在研发方面持续加码。截至上半年,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200余项,发明专利占比达4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新增专利申请60件,涵盖狭缝涂布、结晶炉、封装工艺等多个关键技术节点。

产业化进程中,稳定性与柔性被视作钙钛矿能否真正走向应用的两大关键。据悉,德沪正与多家高校团队联合攻关,已在300×300mm、600×1200mm等尺寸上完成柔性样品工艺打通,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量产可靠性与寿命测试。“解决稳定性问题能让钙钛矿电池组件户外应用寿命达到10—50年,而柔性突破将开启汽车集成光伏、建筑集成光伏和消费电子等全新应用场景。”卢泓说。

眼下,德沪已在谋划更远的未来:下半年将重点布局高温结晶退火炉等新装备专利,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并探索知识产权运营与国际合作新模式,努力在钙钛矿产业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