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快速发展
2025-09-01 09:23:00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打印

■记 者 杨丹丹 通讯员 张羽佳

大运河静静流淌,如同一首壮美的诗歌,诉说着淮安卫生健康事业的沧桑巨变。

从最初的条件落后、缺医少药,到如今拥有高水平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从群众患病找医生难,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享受医联体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便利;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数十年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快速发展,一项项扎实举措为群众带来看病就医的便捷和身心健康的保障,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从“一幢大楼”看医疗资源

走进今年6月30日投入使用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急救大楼,现代化医疗理念贯穿于每个细节之中:挂号、就诊、检查、抢救、留观、缴费、取药等环节在大楼内“一站式”办结,抢救大厅无缝衔接影像中心,配备14张智能床的EICU病房与急诊手术室形成“抢救闭环”,轨道物流系统让药品、标本传输效率提升70%,智慧急诊平台“一键启动”多学科会诊,复合手术室实现介入与外科手术无缝切换,楼顶停机坪打通空中急救通道……

在这里接受救治的患者及其家属,无不对大楼的现代化、智能化与人性化设计交口称赞:“这样的急救条件,真正筑起了守护百姓生命的坚固防线!”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卫生医疗水平落后,仅有卫生技术人员659人,病床183张。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24年底,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91个。其中,三级医院11个、二级医院26个、乡镇卫生院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村卫生室136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8个。每千人常住人口医师数3.71人、床位数7.45张、护士数3.99人。

聚焦打造长三角北部现代化区域医疗高地,我市充分发挥医疗单位在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的主体作用,集聚了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医疗人才,并由此带动科研、专科建设等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共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62个,获批数和总数位列全省Ⅲ类地区第一。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中,市一院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前10%,并保持A+等级。

从“一次坐诊”看基层医疗

近日,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枚乘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主任武艳正在耐心地为四岁的女童朵朵看诊。“孩子空调吹多了,发烧,我们就带到这里来请医生看看。”朵朵妈妈说,她家就在附近,孩子有个发烧感冒都上这儿来。这里的医生开的药特别管用,根本不用往大医院跑。

据了解,枚乘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是市级基层特色科室,也是市二院儿科专科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有着一支12人的医护队伍,实现全科与专科优势互补。该科室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解决90%以上患儿的常见病症。

市二院儿科主任沙宁表示:“枚乘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医务人员多在我院进修过,每周科室业务学习和病例分享也会邀请武艳参加。对于枚乘路街道附近的常见病、多发病患儿,如需复查或雾化治疗,我们都会推荐到该中心,既方便患者就诊,又能确保医疗质量。”

近年来,我市积极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不断优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成15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以及17个省级功能中心、79个市级功能中心;推动服务能力较强的53个乡镇卫生院转设省级社区医院。同时,依托医联体(医疗集团)建设,拓展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实施“千名医师下基层”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截至2024年底,我市城区组建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辐射21所基层机构,成为国家试点城市;县域以县医院为龙头组建10个医共体,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全市共有家庭医生4455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16个。洪泽区岔河镇卫生院“医康养残”深度融合为乡镇卫生院转型提供有力探索。

从“一次取药”看医疗服务

“上午在社区开药,下午在家就收到了熬好的中药。药还热乎乎的,太方便了!”62岁的李阿姨通过数智共享中药房拿到中药时,忍不住夸赞。

今年2月,市中医院开启数智共享中药房试点工作,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搭上中医药数字化快车,实现了全市的中药饮片快速周转与同质化管理,破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配备不全、存储不便、品质参差不齐、无法代煎等问题,患者最多跑一次,就可以在家收到所需的中药。

一次挂号管三天、检查结果互认、无陪护病房……一项项医疗服务,聚焦破解群众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带给群众更为暖心、便捷的就医感受。特别是在数智技术的助力下,预约挂号、扫码支付、线上咨询、运程诊疗等服务触手可及。去年,“健康淮安”项目建成上线,更是凭借强大的集成功能,切实为群众改善就医体验、实现个人健康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加速构建,传染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老人健康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普惠托育服务大力发展,为应对人口战略提供有力支撑;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山阳医派分院获批成立,“山阳名医基层行”系列活动深受欢迎……“健康淮安”的斑斓图景日益具象化,绘就广大群众的幸福底色。

大运河延绵流淌、千年不息,运河畔的卫生健康故事还在继续上演。相信在省卫生健康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健康淮安”建设必将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成效,带给越来越多群众更加可感可及的“医”靠。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