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2025-10-14 09:40: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王正喜

在全省奋力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期,10月12日,2025年江苏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在徐州发布。全市共有6家企业入围江苏民营企业200强、制造业100强及研发投入100强三大榜单,展现了徐州民营经济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成效。

民企兴则经济兴,民企强则城市强。近年来,徐州始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全力支持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全市民营企业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绿色作为最硬约束,把数字化作为最大增量,把国际化作为必由之路,已成为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和中坚力量。

强化研发投入

攻克“卡脖子”难题

全市骨干民营企业坚持“研发先行”,加快把“投入强度”转化为“技术高度”。

资金上“舍得花”。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保持在12%以上,2025年上半年又增至13.12%;中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均把年度技改预算的两成投入到研发之中。

平台上“舍得建”。6家企业与清华、北大、哈佛医学院、冶金规划院等形成稳定合作,实现“实验室—中试—产业化”无缝衔接。其中,恩华药业研发中心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还设有江苏省麻醉与脑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神经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形成以徐州研究院为中心,辐射全省全国的创新研发体系。

人才上“舍得给”。恩华药业900余名研发人员硕博占比过半,中新钢铁、新春兴分别引进冶金、材料、环保等领域顶尖团队30余个,实行“股权+项目分红+跟投”组合激励,让科学家与企业家风险同担、收益共享。

6月28日,“中新”牌螺纹钢获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资质,填补苏北板材空白。

恩华药业聚焦中枢神经药物研发,近三年获批9个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新春兴攻克废铅蓄电池循环利用技术,获80余项国内外专利,其“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技术”被列入国家先进工艺目录。

智改数转网联

赋能产业升级

为加快打造智能制造新优势,我市通过“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推动民营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

新凤鸣江苏新拓新材项目同步建设“数字云”平台,5G+AI质检、AGV搬运、数字孪生工厂全覆盖,人均产值提高3倍;恩华药业打造AI辅助药物设计系统,候选化合物筛选周期由12个月缩短至3个月。

中新钢铁高炉、转炉、连铸、轧钢四大工序全部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工艺参数自学习、自优化,吨钢能耗下降6.7%,劳动生产率提高28%。

新春兴为每一只废铅蓄电池建立“电子身份证”,扫码即可追溯回收、运输、贮存、处置、再制造五大环节,实现与监管部门、客户、金融机构数据共享,形成闭环治理。

绿色低碳转型

构建循环体系

低碳发展已成徐州民企的共识。“双碳倒逼”,也在推动徐州民营制造企业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中新钢铁2021年实施特钢板材减量置换技改后,2025年再上马“碳管家”项目,实现工序级碳足迹实时管控。通过废钢预热、球团烟气脱硫脱硝等组合技术,中新钢铁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70%、60%,优于超低排放国家标准。

新春兴自主研发“废铅蓄电池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成套装备,打破国外对大型破碎分选—低温熔炼一体化技术的垄断,单套设备处理能力全球最大,并反向输出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淮海控股正在与比亚迪共建钠离子电池规模化基地,产品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两项核心指标领先磷酸铁锂20%以上,为电动两轮车、三轮车、储能提供“中国方案”。

围绕能源供给零碳化、能效水平标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等重点工程,我市今年初出台(近)零碳园区建设方案,计划到2027年建成18个(近)零碳园区,进一步夯实绿色产业生态。

拓展国际视野

提升全球竞争力

徐州民营企业坚持“全球视野”,加快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积极融入全球市场。

中新钢铁热轧卷板出口东盟、中东占比30%,“中新”牌螺纹钢实现产品定价与金融工具深度捆绑;新春兴在泰国、巴基斯坦、印尼布局再生铅基地,推动中国技术“走出去”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0%。

淮海控股产品远销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设立5亿美元规模的淮海国际基金,在摩洛哥、越南同步建设钠电材料与整车基地,实现“资本+技术+产业链”三位一体出海。

恩华药业非常重视对外合作,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合作开发全球首个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鼻喷疫苗Protollin,与丹麦灵北制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双方各自发展优势,开展新药研发。

政策精准赋能

厚植创新沃土

更有定力、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民营企业家们对徐州未来发展满怀期待,实干动力竞相涌动。

市政府牵头搭建“政企交融汇”“作风会客厅”等常态化平台,把民营企业纳入城市“产业图谱”统一调度,在用地、能耗、排放、资金等要素上优先保障,让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深度融合。

“恩华已经实现由传统的精神疾病治疗模式向诊疗一体化升级,打造了以药物治疗为核心,精准医疗、数字医疗与智慧医疗诊疗一体化的服务闭环。”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彭生表示,下一步,恩华药业将保持并巩固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徐州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凤鸣江苏新拓新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平表示:“新凤鸣将充分发挥高端纺织产业链‘链主’作用,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全面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真正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在徐州创造更多效益。”

未来,徐州将以优良的营商环境沃土汇聚起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独角兽”创新梯队,助力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