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歌舞剧《天山问渠》亮相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
2025-10-14 08:28: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王 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舞台上,花甲老人林则徐话语铿锵,眼里一片赤诚。那一刻,一股超越时空的力量,深深击中每一位观众的心。10月12日,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下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重点文化润疆项目——原创现代歌舞剧《天山问渠》,作为特邀演出剧目精彩亮相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留在家乡,还是奔赴远方?歌舞剧《天山问渠》讲述了一个选择的故事:即将毕业的伊犁青年林一,正面临留在内地发展还是返乡建设的抉择。因撰写毕业论文,林一回到故乡伊犁,熟悉的亲友、焕新的街区让他倍感温暖。调研途中,他通过“跨时空对话”遇见曾谪戍伊犁、兴修水利的林则徐,深刻感悟到先辈的爱国精神与为民情怀,感受到当代伊犁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建设家乡的巨大力量。

《天山问渠》导演吴健在阐述创作理念时表示,剧中精心设计林一与林则徐两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其深层寓意是希望借助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崇高精神,形成一种精神感召,激励更多从伊犁走出去的学子学成归来,建设家乡。

舞台上,巍峨的天山雪峰、壮美的伊犁河、灿烂的花海与热情奔放的新疆歌舞交相辉映,为江苏观众呈现出一幅生动立体的伊犁画卷。当剧情推向高潮,林一最终作出了扎根家乡的决定,磅礴的合唱声在剧场响起,一瞬间,观众眼中泪光闪烁。“原本只是陪家人来看演出,没想到被深深打动了!”家住南京秦淮区的观众王女士说,“林一的选择让我想起身边去伊犁支教的朋友,林则徐的精神更是让人震撼,这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我真切感受到苏伊两地心连在一起。”

作为苏伊两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天山问渠》由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伊犁州党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联合策划,伊犁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伊犁州歌舞剧院出品,江苏大剧院参与制作导演,从创意构思到落地呈现,全程融入江苏援疆资源与力量,是新时代高质量对口援疆工作在文化领域的生动实践。

2023年4月,新一批江苏援伊干部人才入疆以来,始终将文化润疆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抓手,围绕“化人”更“润心”的目标,累计实施文化润疆援疆项目88个,投入资金3.08亿元。除《天山问渠》外,还创作了歌舞剧《同是江南》、淮剧《小白杨》等,《苏韵伊情 山水和鸣》援疆组歌即将制作完成。《小白杨》几日后也将参加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让苏伊两地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绽放光彩。

伊犁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援疆干部李向阳参与了《天山问渠》的创排过程,他深有感触地说:“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历史悠久、底蕴厚实、文脉绵长,作为宣传文化系统援疆干部,要发挥种子作用、杠杆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联动前后方资源,推动江苏伊犁两地文化交流交融,助力伊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参与文艺精品创作,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边疆群众,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赵庆红表示,江苏援伊团队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化润心”工程为抓手,深入挖掘伊犁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助力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文艺五进”系列活动,组织文艺苏军、文艺苏品进剧院、进社区、进校园、进边防、进景区,推动更多苏伊文化合作项目落地,让文化成为连接苏伊两地的纽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直抵人心,不断擦亮“苏韵伊情”民族团结江苏援疆工作品牌,为建设美丽伊犁注入更多江苏力量。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