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投资 徐州经济“多点开花”活力强
2025-08-08 09:18: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李莎莎 梁梦雨 实习生 徐清栀

固定资产投资是区域经济的风向标,更是一方热土发展活力与潜力的硬核刻度。

在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中,徐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长4.3%,居全省第二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为全市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工业投资

5.9%增速托举“制造强市”脊梁

工业是徐州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多年来,徐州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91%。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95.8%,实体经济根基愈发坚实。

在工程机械产业,徐工集团持续加大投入,通过智能化改造,挖掘机生产效率提升120%,新能源卡车销量同比增长176%,稳居全国榜首。蜂巢传动科技引入21条智能化生产线后,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精度和安全性。

在硬核制造领域,徐州展现出强劲领跑态势。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达32.5%,以一己之力拉动制造业增长3.3个百分点;纺织业、橡胶塑料制品业分别增长56.9%和54.5%,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标杆。31个制造业大类中,20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4.5%,彰显了徐州制造强大的内生韧性与升级活力。

“大象”与“蚂蚁”共舞的生态图景,正成为徐州工业跃升的独特风景。在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持续引领产业链向高端跃迁的同时,新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迸发创新活力。金博智能关键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依托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成为“智造徐州”的生动实践。

这些投资绝非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紧扣“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能级、积蓄未来势能。徐州正聚力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为经济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集群突破

1294.35亿元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新是徐州经济破浪前行的核心引擎。

上半年,“343”创新产业集群完成投资1294.35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占总投资比重提升至57.1%,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崛起的强劲引擎。

从细分领域来看,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猛增53.3%,高端纺织、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38.9%和27.5%,三大产业合计贡献“343”创新产业集群12.4个百分点的增长。安全应急产业增速达32.5%,工程机械产业增长13.5%,创新赛道多点开花。

作为徐州市丰县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爱玛科技产业园总投资约30亿元,用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电动三轮车产能,目前正全力推进,一期44万平方米的建筑主体已基本成型,预计今年11月可实现部分试生产运营。

作为国内电动交通工具龙头企业,爱玛集团在此布局了从冲压、焊接、涂装到总装的全产业链车间等,项目建成后,预估将年产300万辆新能源专用车辆及核心零部件。

硬科技企业在创新矩阵中崭露头角,以技术破壁之力勾勒出徐州创新版图的硬核底色。

日前,江苏集芯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出炉首枚8英寸液相法(LPE)高质量碳化硅单晶,为徐州打造千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跑出了“加速度”,也大大提升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战略安全水平。

徐州光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芯片级微型光谱仪”跻身2024年度中国十大光学产业技术榜单,其5000万元光谱传感器项目被列为市级重大产业项目,让徐州在高端光学仪器赛道上站稳脚跟,为精密制造产业注入创新势能。

一个个创新企业拔节生长,勾勒出徐州创新矩阵的多元图景,共同构成创新高地跃升的坚实阶梯。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徐州将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工程机械向具身智能升级,绿色低碳能源向千亿级迈进,集成电路与ICT、高端纺织、新材料向高端跃迁;同时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支点,撬动“两业融合”,让创新动能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成势”。

项目攻坚

15.6%基建增速刷新“徐州速度”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6%,增速较一季度提升9.3个百分点,成为投资增长新支点。

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72.2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64.5%,同比加快9.1个百分点。184个市重项目进度超50%,66个项目已100%完工。

沛县经开区华之瑜绿色新材料项目,20万锭纱线已投产,瑞士立达、日本村田等国际顶尖设备与“雅典娜”数字化系统深度互联,万锭用工减少60%,效率提升20%;睢宁县大联高品质涡流纺纱项目一期72台涡流纺纱机已试生产,二期、三期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25亿元、税收6200万元……

徐州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扩内需、促投资、稳增长的“主抓手”,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从机制保障、项目调度等多方面入手,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为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徐州实时监控进展,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疏通脉络。审批环节“一件事”集成服务压缩时限60%,90%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制度性成本持续降低,营商环境优化释放了强劲“项目引力”。

今年2月,投资20亿元、年产11万吨的和利时环保型高分子材料添加剂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成为新沂2025年首个“拿地即开工”、实现“五证齐发”的工程建设项目,为企业节省了数月的时间。

要素保障精准发力,为基建增速提供了坚实底座。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道路运输业、邮政业分别拉动基建投资增长8.2个、4.5个和4.3个百分点。沛县、铜山区、睢宁县建筑业省内产值贡献突出,三地合力拉动全市产值增长6.4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的火热推进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9%,占固投总量81.8%,上拉全市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政府主导的关键性投资有效激活了社会资本,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循环。

当下的投资热土,孕育着明天的产业高地。徐州将持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强化创新驱动,吸引更多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优化项目服务保障,以重大项目带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工业投资的坚实托举,到创新引擎的强劲轰鸣,再到基建项目的全速推进,徐州正以战略性投资的精准落子,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投资这驾“马车”跑得更稳、更快、更有力。如今,这片热土上,涌动的投资热潮正汇聚成一股势不可当的发展新潮,澎湃向前,奔涌不息。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