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璐 严春花)8月初,位于苏锡通园区的思格新能源南通智慧光储充系统量产基地一片繁忙景象,首条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行,预计正式投产后可年产逆变器及储能PACK超30万台。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从注册到试生产仅用时2个多月,不仅是南通智能制造高地的新样本,也是民间投资项目蒸蒸日上的新代表,将助力区域产业集群升级。
民间投资对经济景气的敏感度高、反应迅速,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风向标意义。今年以来,我市以“民企感受”为导向,推动服务民企主体大走访“零距离”,共有57个民间投资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建设“南通速度”持续刷新。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有力支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在启东继续投资90亿元建设惠生海工智能制造基地;通州区乐尔环保资源化设备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开工仅用时83天,体现了项目服务“南通温度”……民间投资活力迸发,得益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南通连续四年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建立民间投资项目联合服务保障工作组,建立常态化信息互通和困难问题即时响应机制,接连推出“万事好通”66条、“万事好通”新66条、“万事好通”3.0版、“万事好通”27条举措,全方位打通民间投资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促进民间投资系列政策措施,给予建设用地、资金支持、人才支持等政策便利,拓宽民间融资渠道,拓展民间投资空间。去年以来,相关部门运用“两新”“两重”等政策工具,解决民间投资项目融资难题,共为37个民间投资项目争取政策资金8.4亿元。
今年,我市共有37个民间投资项目列入江苏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清单,计划总投资43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8亿元,同比增加24.9亿元,民间投资项目个数和年度计划投资均为全省第一。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持续增强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以实际行动切实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