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老街真的回来了!”恰逢七夕佳节,江阴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忠义老街正式开街。这条曾经是江阴城内最繁华的街巷以全新姿态重现了往日的盛景。忠义老街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街长245米,呈南北走向,开街当日,整条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记者了解到,在正式开街前,忠义老街招商率已达90%。市民、游客在这里享受古韵与新潮交融的新体验,好不热闹。
忠义老街曾是江阴贸易转运与城乡交流的核心地带,不仅见证了漕运文化的兴起、南门贸易的繁盛,更镌刻下抗战时期江阴军民的忠义战绩,是承载江阴专属记忆的鲜活载体。在“街区经济”火爆的当下,老街的历史味和烟火气该如何“唤醒”?去年,江阴启动忠义街及适园周边城市更新项目,修缮原有建筑、新建仿古建筑,再辅以新业态引入,把老街打造成独具江阴人文IP的特色街区。
老街商业形态“文化味十足”
忠义街的“繁华”是刻在江阴记忆里的文化符号。近代的忠义街,不足千米的街上有六爿南货店、十六家肉铺、十二爿大饼店、四家旅馆、四家书场茶楼、八爿纸马香店、四家米厂、八家米行、十多爿布庄,最大的书场可容200人,漕运的船桨声与集市的吆喝声绵延整条街。2023年,忠义街入选无锡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承载历史的街区,当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把非遗融进了整条街,填补了江阴此前缺失的非遗沉浸式商业场景。”江阴城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严景介绍,焕新后的忠义街,将有马蹄酥、黑杜酒等100多种非遗产品在非遗馆内进行集中展示、售卖。记者注意到,街巷的美陈也融入了诸多非遗元素,一面墙上巨大的锡剧凤冠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本是文化符号的物件成了市民游客争相留影的网红打卡点。
文化与商业在老街内有机交融。忠义街目前签约的62个品牌包括零售、餐饮、水吧轻食、文化休闲四大品类,引进無夕小笼和KOI园林体验店两家江阴首店。“更侧重引入以文化为先导的主理人品牌。”严景说。“沐心流香”主理人姚明计划在店内开设中医课程,让更多人了解沉香这味独特的中药材;浮笙咖啡“90后”主理人许文强把老石磨改造成茶桌,让年轻人在品茶时还能触摸旧时光的温度。
新旧碰撞让老街“逆生长”
老街惊艳的“逆生长”不仅是建筑的翻新,更是情感的回归。“原来喝的是河水,挑水时还能看见商船靠岸、热闹非凡。”八旬老人苏梦熊是在忠义街生活了七八十年的“老街坊”,作为苏东坡后代的他如今依然驻扎老街,在苏东坡纪念馆内工作,现在位于忠义街177号的国风美术馆曾经是他的老宅,“破破旧旧的老宅,现在又繁荣了,还保留着原貌,虽然不属于自己了,但看着也高兴啊!”
“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融合创新。”站在爱国商人孙煜峰的故居前,南京银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忠义街项目负责人程猛介绍,这栋建筑基本保留了它的主体,在原有基础上打造强互动、重社交的场所,通过新与旧的碰撞,让年轻人更喜欢。忠义街的“逆生长”里,不缺历史的守望者。躯干如苍龙般俯饮于河畔的“忠义古樟”被保留了下来,它静静矗立,是这场变迁最有力的见证者。
行走在老街上,感受最大的就是建筑上的巧思。“以一条主街为主线,两旁的巷道保留了弄堂的模样,是小时候热闹的记忆。檐下的灯光也设计得巧妙,入夜后恰好勾勒出建筑的轮廓。”严景透露,整条街的建筑采用组团式的院落结构,有一进、二进、三进等,不同院落承载着不同的风景,有意思的是那些店铺门板,依旧是一块块可卸下的样式。
下足“绣花功”,老街更雅致
忠义街内,“一步一景”足见匠心。开街当天,在老街登记结婚的新人,还有专业的摄影机构在打卡点为他们提供限时免费的跟拍服务。为给老街提韵增彩、增添活力,江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开街前启动了二次绿化升级,秉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的理念,以精巧绿意点缀街角巷尾,立体化重塑街区的绿色肌理。
河畔的空白墙面成了天然“画布”,常春藤顺墙而下,织就青绿“长廊”。“在街角处还引入了数口陶缸植丛,高低组合、错落有致。”江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不足千米的忠义街沿街共布设了60多个花箱,栽种榕树、柠檬树、木绣球、南天竹、狐尾天门冬等多个品种的绿植,“组合造景+单体点缀”的巧思排布,每一抹绿都成了忠义街的“点睛之笔”。
当夜幕降临,忠义街在灯光的装点下愈发美丽,呈现出另一种华彩景象。而早在开街前夕,江阴夜游1号定制公交线已经开启试运营。“串联起忠义街、国乐岛、外滩、远望2号等夜游核心景点,有效提升夜间公共交通服务效能,方便市民及游客沉浸式体验江阴夜景特色。”江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线路优化与时段匹配,该条线路一推出就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喜爱,激发了江阴夜间经济活力。(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