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以城市之力书写“光影传奇”
2025-08-23 07:55: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魏琳 马薇

2025年中国电影暑期档,看无锡。

由无锡企业作为第一出品方的影片《南京照相馆》,截至8月22日22时,累计观影人次达7500万,票房突破26亿元,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成为现象级主旋律力作。

8月14日,由无锡企业参与出品和制作、在无锡开机并完成大量拍摄的电影《东极岛》,在全球公映。《戏台》《你行!你上!》《奇遇》《7天》《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多部暑期档热映电影有无锡影视企业参与出品或制作。

此外,由无锡企业联合出品的电影《大风杀》,不久前获得北京电影节两项大奖,并成功登陆北美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无锡出品”以破竹之势席卷全国、走向海外,背后是无锡深化电影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不懈探索。当前,无锡正构建起“1+3+N”的影视基地格局,以全域发展为总方向,联动全市三大影视基地,依托科技服务、协拍服务、外景资源三大优势,绘制“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目标企业”的电影产业招商图谱,加速打造长三角电影工业化核心枢纽。

“这里把电影当作一种‘良心产业’在经营。”这是电影《东极岛》导演管虎对无锡的评价。8月9日,《东极岛》剧组来到无锡路演,演员朱一龙、吴磊、陈明昊等也纷纷表示,在无锡拍电影、搞创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据了解,电影《东极岛》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开机,在锡拍摄了5个月时间,影片中75%的场景都诞生于无锡。以战俘舱这一核心场景为例,该场景在锡西文创园B区“亚洲最宽单体摄影棚”内全程搭建拍摄,为还原船只沉没时的真实状态,船舱通体倾斜38度,单是搭建就花了115天。“每一颗螺丝都要按倾斜角度校准,稍不留神就会偏离设计精度。”置景师王前武直言,《东极岛》是他“职业生涯最难的项目”。从水下场景搭建,到道具细节处理,王前武和他的无锡团队克服重重挑战,打造出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盛宴。

立足影视产业全链条发展,无锡以硬核科技赋能电影工业,依托本地成熟的影视基地与置景团队,构建专业化制作体系,为高品质电影提供高水平硬件支撑。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国内首个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运转自如。全国最大电影级LED拍摄巨幕屏矗立其间,依托这块“超级屏”,拍摄团队可以不使用任何外景,而是把各种场景直接投射到屏幕上,做到“所拍即所得”;演员也能与虚拟可见场景直接互动,从而快速入戏,充分演绎角色。而这样的高科技影棚,到今年年底,无锡全市将建成20座。

全力推进现代电影产业加速跃迁,无锡以城市之力书写“光影传奇”。今年4月,无锡出台促进电影高质量发展“新政20条”,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开发—活动打造”全产业链条。剧本创作上,对获评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的剧本予以扶持;拍摄制作环节,对重点电影项目、后期制作都给予支持;市场端,对票房过亿元影片、省级以上重大电影品牌活动、电影衍生开发等都给予支持。市、区两级总规模3亿元资金联动,推动无锡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更是一份‘你只管创作,余下的事由无锡来解决’的郑重承诺。”《南京照相馆》第一出品方、中影(无锡)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据悉,中影集团在无锡成立了涵盖制片、发行、摄制服务、版权代理等业务的全资控股企业。该项目在落地惠山区钱桥街道时,从签约到营业执照异地申领完成,仅用时3天,当地政府以高效服务为优质电影作品的高效产出保驾护航。

自无锡电影新政出台以来,吸引长空数字、鸿洲影视等国内头部视效企业,磨铁文化、幸福蓝海等国内众多头部影视企业,火花动漫、海姆文化等动画游戏企业落户,正推进建设九垚短视频孵化基地,总落户影视文化企业900余家。

聚焦电影人才培育,今年,无锡与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江苏省电影局共同启动“2025全国青年剧作计划”,该计划将通过资金扶持、创作孵化、产业对接等全流程支持,为青年电影人提供展示才华的广阔平台,助力他们将创意转化为银幕佳作。

眼下,暑期档电影百花齐放,“无锡元素”分外闪耀,持续点燃观众的观影热情。今年,无锡大力推进观影惠民行动,全年计划投放1000万元惠民观影消费券,其中暑期档共投入200万元,围绕“苏超”、学生群体及无锡出品影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观影优惠活动,构建全链条惠民体系。

从《封神》到《流浪地球2》,从《南京照相馆》到《东极岛》,以及即将上映的《731》《澎湖海战》等影片,一部部带着鲜明“无锡印记”的佳作,以集群之势登上大银幕,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电影的华彩高光,也点亮了一座城市向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的进阶之路。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