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江南,被太阳烘得发亮。可只要往溧阳城南再开四十分钟,车窗外的颜色便一层层深下去——高楼退成远黛,稻田换成竹林,暑气像被谁轻轻调低了音量,只剩风在竹叶间沙沙作响。这里是南山竹海,3.5万亩翠竹沿着苏浙皖三省的山脊铺陈,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滤镜,把盛夏的焦躁一口气滤成了青绿。
观光小火车先替我们探路。墨绿车厢在竹影斑驳的铁轨上缓缓滑行,像一支铅笔,掠过一面面会呼吸的墙。风来了,竹子集体低头,露出远处山峦的剪影;风停了,竹子又站得笔直,只剩阳光在叶尖碎成金箔。五分钟车程,耳朵自动屏蔽了城市BGM,只剩竹浪声做背景。下了火车,网红地面缆车继续把人往高处送。玻璃车厢悬空滑行,脚下是竹海,头顶还是竹海,人被夹在两层绿色之间,像一粒不小心掉进竹简里的逗号,连呼吸都带着淡淡的竹香。
静湖藏在竹海最柔软的腹地。两峰夹峙,一汪水被竹子磨成一块玉。撑一篙竹筏,桨声轻轻敲碎湖面,涟漪荡到山脚又悄悄回头。水清澈得能看见自己的心跳,城市里的烦躁被湖水一点点抽走,只剩一句古诗在水面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筏子靠岸,溯溪区的水更野些。脱了鞋踩进去,冰凉的溪水从脚背滑到小腿,像一条会流动的空调毯。溪边有搭好的森系天幕,孩子们在水里捉鱼虾,大人们靠在折叠椅上发呆,竹叶把阳光剪成碎银,落在咖啡杯里,暑气就这样被风吹散。
再往里走,竹径的尽头是大熊猫馆。华丽和星安正在享受它们的“暑假”。华丽坐在冰块上啃竹笋,星安挂在树杈上打瞌睡,黑眼圈像两枚柔软的逗号。饲养员说,它们每天最忙的工作就是“营业”——和游客对视、卖萌、偶尔伸个懒腰,就能把整片竹林萌化。馆外,巨型熊猫雕塑躲在静湖畔和吴越弟一峰脚下,和游客玩“躲猫猫”,手机镜头一旦找到它们,背景里的竹子就会自动虚化,只剩黑白两色在绿色里撒娇。
南山竹海的美,不只在眼里,还在呼吸里。竹林释放的负氧离子比市区高出十倍,每吸一口都像给肺做一次SPA。长寿文化在这里不是传说,而是一种日常:老人在竹亭里下棋,孩子在溪边数石头,时间被竹子拉得很长很长。离开时,暮色把竹林染成墨绿,观光小火车再次启动,车厢里没人说话,所有人都在偷偷把耳机里的歌调成静音——原来夏天还可以这样安静、这样柔软、这样“猫”在竹林里,一待就是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