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俞圣彤
7月底,汇聚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成果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在“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展”国家展区,作为唯一打造全球3座“灯塔工厂”的央企,江阴高新区企业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惊艳亮相。
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脉搏,江阴高新区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强势开局。据统计,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签约落地至格科技车载光学及光电模组总部、柔性手术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AI产品等5个人工智能产业类项目,涵盖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全产业链布局。
位于江阴高新区的无锡年欢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一台仅重27公斤的助行机器人正精准执行手机发送的前移、后退、升降等多项指令。“该产品从开始研发至今,共经历了6轮技术迭代,一次充电续航能达到10到15公里。”企业总经理魏晶说。
既培育专注于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制造企业,也推动传统企业积极应用智能技术,江阴高新区大力实施“千企上云”,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管理等手段,实现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4年,江阴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新增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江苏省“智改数转网联”示范工厂及车间8个、江苏省星级上云企业65家。
在江阴润源机械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数据屏幕上生产数字实时跳动,采购计划在算法驱动下精准生成,生产任务通过智能系统高效排单,自动化设备“雕琢”出高精度轧辊产品。“企业精加工产线、热处理和后道处理产线都完成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改造,订单生产效率提升30%,良品率提升5%。”润源综合管理部主任黄炳良介绍,当前订单总量同比增幅达50%,企业前不久荣获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
类似的应用场景、标杆案例层出不穷。海澜集团的布匹AI视觉检测系统,将瑕疵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兴澄特钢的高炉“黑箱透明化”项目,通过AI算法优化炼钢工艺;盛合晶微的AI智能检测设备,大大提升了对先进封测环节芯片加工表面检测的准确率与效率。今年初,长电科技“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慧显示终端智能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其多场景驱动的离散制造智能运营模型,为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提供了可复制范本。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成势”,江阴高新区决胜“AI+”的战略步伐清晰而坚定。
技术赛道上,江阴高新区将围绕智能机器人、垂类大模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应用四大产业方向,引导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等本地特色制造业提质增量,加速莫界科技、至格科技等一批新项目竣工投产,推动绮山湖科创谷智慧办公楼宇、智慧能源管理等十大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放,一个覆盖“硬件+算法+场景”的产业链生态正在形成。
政策资本赋能,激活产业加速突破。江阴高新区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加快设立人工智能专项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种子轮、A轮初创企业,从概念验证到产业化,资金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与此同时,加速研发一揽子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的前沿技术产业化模式初现端倪。
目前,江阴高新区围绕AR/VR、人形机器人,布局智能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细分领域,建设数据服务、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等基础配套及平台。与省产研院合作共建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江苏集萃混合现实应用技术研究所暨江阴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立长三角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江阴高新区抢占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提供核心引擎。
AI引领,未来可期。眼下,位于江阴绮山湖科创谷的人工智能创新园建设正酣,预计年底前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人工智能创新园建成后,将重点打造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产业,以‘一谷创新’赋能‘一城智慧’,为江阴建设长三角具有特色、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提供最强助力。”江阴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