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文通讯员张新语赵治菘)昨日,一列满载哈萨克斯坦铬铁合金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过境抵达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据统计,7月份,连云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7列,完成6338标箱,同比增长3.5%,运量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班列东行量同比增长8.9%,满载出发、满载回程,为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新动能,“重去重回”成为连云港中欧班列运营新亮点。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亚欧大陆,书写着国际贸易新篇章。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作为连云港中欧班列的开行基地,见证了无数列车的启程与归来。新年以来,这里每天的中欧班列到发量达到3列左右,货车进出繁忙,龙门吊紧张作业,叉车来回穿梭,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彰显着连云港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物流优势,不断拓展国际贸易版图,提升国际物流效率的努力与成果。
“重去重回”的实现,是连云港中欧班列运营模式不断优化的结果。过去,中欧班列往往存在“重车去、空车回”的现象,不仅浪费了运输资源,也影响了贸易的均衡性。如今,连云港中欧班列已经实现了“重车去、重车回”的良性循环。以装满55个标箱的班列为例,从连云港出发,5天后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抵达哈萨克斯坦。另一列满载板材、锌锭等货物的班列也从中亚回程抵达连云港,实现了货物的双向流通。这样高效的运营模式,不仅提高运输效率,还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中外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
“在稳定既有货源的基础上,我们着力优化东西双向物流平衡,加大回程货源市场开发力度,努力构建内外联通、畅通高效的陆海联运转换枢纽。”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恒学介绍,连云港港在口岸单位的支持下,加快推广应用“车船直取”零等待、国际海铁联运“一箱到底”“铁路快速通关”等创新模式,着力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和运行质量,做到“应接尽接、应发尽发、应运尽运”。
伴随着中哈共建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先导区的启用和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新建10条宽轨的投用,连云港中欧班列将发挥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三节点枢纽一体化”优势,充分释放港口辐射带动效能,持续优化班列运输线路,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和转运效率,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