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破解市场退出难题 为新质生产力腾空间
2025-08-13 09:18:00
来源:宿迁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史雅琪

截至2025年7月,宿迁这座拥有超过87万户市场主体的城市,已通过全国首创的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退出机制,推动2600余户长期“沉睡”的经营异常企业完成清算注销,为新质生产力腾出发展空间。

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退出机制是指由主管机关(通常为市场监管部门)作为申请主体,向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清算申请,由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对长期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的企业进行清算,最终实现市场退出的公益程序。

宿迁这一创举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价为“破解市场退出难题的法治化标杆”,不仅入选《全省或部分设区市实施的自主改革事项清单》,还成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中“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典型样本。

破局:从“僵尸围城”到有效盘活资源

高效有序的退出制度,对于激发经营主体竞争活力、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就宿迁而言,全市长期处于吊销未注销状态的企业一度超过2万户。这些企业已丧失自我发展能力,依赖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维持生存,却依然占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严重妨碍新技术、新产业等新动能的成长。

“传统注销机制存在两大痛点,一是简易注销依赖企业自主申请,但经营异常企业往往无人牵头;二是强制注销缺乏法定清算程序,可能引发债务纠纷。”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庭庭长张熠指出“僵尸企业”退出难的症结所在。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20年,宿迁在全国率先突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十条第三款“主管机关或利害关系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清算”为依据,创新建立公益清算退出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作为申请主体,对失联、吊销未注销超3年的企业提起清算,填补了法定清算程序的空白。

政策有据可依,法规有章可循。在深入研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宿迁出台了《关于加强合作规范市场主体退出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经营异常企业筛选、强制退出启动程序与条件、强制清算专项基金保障等配套办法。

这一改革直击市场痛点。宿迁某机械制造公司因长期停业未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处于“名存实亡”状态,占用土地资源却无法产生效益。2023年,该公司被纳入公益清算备选库,市市场监管局提起申请后,法院指定清算组进场,仅用28天便完成清算注销的准备工作,较传统模式节省70%时间。该公司原股东感慨道:“没想到‘死企业’也能体面退出,资源终于能流动起来了。”

创新:府院联动+专项基金+程序简化

“长期以来,经营异常的企业因清算义务人缺位或怠于履职,难以通过常规注销程序退出市场。”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指导处处长彭明表示,注销才是经营主体退出市场的最后且必经的程序,但注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难处。按照法律规定,企业退出市场需要经历决议解散、清算分配、清理公司财产、清缴税款等多个流程,时间跨度往往较长。

对此,宿迁加快经营异常企业市场的出清流程,依法适用简化审理程序,衔接适用简易注销制度,加快案件办理流程,确保经营异常企业及时清算和退出,有效压降了市场主体退出时间成本。

与此同时,针对经营异常企业普遍无财产支付清算费用的问题,宿迁设立全国首个破产专项基金,通过财政拨款和管理人报酬提取“双渠道”筹资。截至2025年6月底,基金已拨付300万元,累计为800余件公益清算案件提供费用支持。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基金制度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现在承办这类案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府院联动不是简单的部门叠加,而是流程再造与资源整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治国介绍,机制运行中,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备选库并定期更新,法院提前介入审查,符合条件的案件遵循属地原则快速立案。

今年6月,经省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市委编办批复,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破产审判庭,专职负责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公司清算案件、与破产有关诉讼案件,同时加强府院联动推进企业重整、执破衔接工作,推进全市破产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破产案件“基层法院专人审理、中院专业庭审理”模式。

成效:市场生态净化与营商环境跃升

“终于拿到工资了!”随着某信息公司破产财产分配完毕,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终结公司破产清算程序。200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释放闲置房产、土地各3000余平方米。

据了解,上述公司由于转型缓慢、业务量下滑,成为“僵尸企业”,并拖欠200余名职工的工资。随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该公司实行合并破产清算。在法院的指导下,管理人想方设法充分实现破产财产价值,该公司破产财产经过拍卖后最终溢价成交,职工债权得到全额清偿。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压降经营异常企业数量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而破产案件的办理效果,正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宿迁通过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退出机制,有效提升了营商环境,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宿迁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破产重整,宿迁97家企业获得了“涅槃重生”:宿迁市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的市场资源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宿迁市妇产医院、宿迁市公共交通第二有限公司等一批涉民生服务企业“重装上阵”;美银房地产、广历投资公司等企业通过破产程序续建交房……法治化营商环境正在转化为企业的投资信心。

“公益清算退出机制能够促进市场要素有效回流,释放闲置资源的循环利用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障交易的安全性,有助于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张熠表示,自宿迁开始探索实施经营异常企业公益诉讼退出机制以来,通过破产、强制清算等程序退出市场共化解企业不良债务1035.92亿元,盘活土地1058.83万平方米、腾退厂房1328.56万平方米,盘活市场资源价值1155.22亿元。

从“僵尸企业”出清到“危困企业”重生,从资源盘活到环境跃升,宿迁的实践证明:法治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改革组合拳,能够真正激活市场经济的内生动力。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为新时代营商环境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