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至6月,姜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33亿元,可比增长6.4%,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一。今年以来,该区大力推动一二三产协同高效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农业有“智”还有“质”
立秋过后,淤溪镇武庄村的双洋罗氏沼虾智能化繁育养殖基地里,2000多亩虾塘格外热闹。每天清晨,30多名工人在塘中喊着号子合力拽网,将捕捞的虾快速分拣后发往各地。
此前,该基地采用露天育苗,水温、水质、光照等指标难以精准掌控。去年,在姜堰区农业农村局水产专家的指导下,基地实施智能化改造,建成约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车间。“全程智能化标准化生产,虾苗成活率从70%提升至95%以上,且个个体健肉满,备受市场青睐。”双洋特种水产品繁育公司总经理徐怀兵开心地说,现在基地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年销售额超亿元。
水产领域智能化发展的同时,种植业也实现“智慧生长”。处暑时节,溱湖智慧农业园内舒适凉爽,2.2万平方米的大棚种植区,工人们身着无菌工作服,乘坐专用轨道升降车巡回采摘新品西红柿。项目技术负责人张波介绍,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标均实现精准控制,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通过定时定量施肥保障果蔬标准化生长、营养均衡。这一模式可节水70%以上、节肥50%以上,产量是传统温室的5至10倍。
近年来,该区聚焦智能种植、智能养殖两大领域,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智能化装备。“已建成4家省级、15家市级数字农业基地,省级数字牧场、数字渔场、种植业智慧园区各1家,主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9%以上。”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学明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区水产产量2.79万吨、同比增长3.3%,蔬菜产量35.05万吨、同比增长3.2%,高品质农产品成了市场“香饽饽”,线下市场覆盖长三角地区,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0%。
工业有“新”也有“绿”
这段时间,姜堰经济开发区的远通电力系统智能化配件项目现场热火朝天。数十名施工人员战高温、赶进度,确保年底主体竣工。项目经理柳春荣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购置4万吨液压机、大型激光切割机等高端设备80台套。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开票销售16亿元、税收4500万元。
为推动工业企业向“新”逐“绿”,今年姜堰区持续加码激励政策,修订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区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促进工业投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服务专员工作机制》等惠企政策,在工业企业信息化改造、“智改数转网联”标杆创建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组织2200余名副股级以上干部挂钩服务2700多家工业企业,上门宣讲政策,鼓励企业大规模更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政策推动下,企业抢跑“新赛道”。中来光电今年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1GW单晶双面高效光伏组件技术改造项目,购置140台智能化设备,解决了新产品产量不足问题。上半年,企业开票销售达14.8亿元,同比增长20.4%。
该区工信局局长何剑介绍,通过政策激励、专员服务、精准辅导等务实举措,上半年,双登富朗特、中来光电、钧风电控等21家企业创成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全区工业开票销售达503.6亿元,同比增长14.83%,增幅位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455.56亿元,同比增长5.5%。
商贸有“势”更有“招”
今夏,姜堰策划举办“姜湖宴”(2025姜堰美食嘉年华)、“姜超”(镇街篮球男子超级联赛)等活动,有效承接“苏超”溢出效应,激活夜间经济消费新动能。该区商务局局长纪小斌介绍,活动开展一个月累计人流量超50万人次,直接营业额逾150万元,间接带动全区餐饮业当月营业额增长35.3%。
借鉴“苏超”“一场赛点燃一座城”的经验,姜堰以“姜湖宴”为支点,推动农文体旅商联动,形成消费叠加效应。尤其是溱湖湾旅游度假区、古罗塘文化街区等重点景区开展联动营销,推出组合优惠、特色线路及专属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因活动而来,因城市而留”。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上半年,区商务局依托溱湖湾旅游推介会、溱潼会船节、端午龙舟赛(大麓音乐节)、铁三亚洲杯及暑期等重大节点,围绕零售、住宿、餐饮等领域开展系列促消费优惠活动。清明至“五一”期间的汽车消费券发放活动,市级安排80万元资金,姜堰区配套80万元,在国补、省补基础上叠加市补政策,活动期间直接拉动零售额增长7407万元。
一系列活动举办与政策落地,催热姜堰三产服务业。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约654万人次,同比增长15.26%;实现旅游收入约38.6亿元,同比增长27.81%。游客集聚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全区限额以上住宿单位营业额1.77亿元、限额以上餐饮单位营业额4.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21.2%,增速均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