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2025-05-11 08:38:00
来源:泰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记者 王馨凤 通讯员 丁文华 谢道权)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记者昨天从市教育局获悉,为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市将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课程供给、专业赋能三大路径,构建体系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家庭教育新格局,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市(区)“教联体”建设全覆盖。

多维联动,打造“教联体”新范式

“家庭教育伴随人生始终,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介绍,今年3月,省教育厅出台《江苏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根据方案要求,我市积极部署家庭教育相关工作,旨在通过部门协同、资源融通、服务下沉等创新举措,着力破解家庭教育“资源散、专业弱、参与难”等痛点,为全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泰州方案”。

据悉,今年起,我市正全面推进“馆校协同、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警校同步、社教同频”六大协同机制建设。靖江、泰兴、兴化三市将于年内率先完成“教联体”建设,海陵、姜堰、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同步开展试点工作,计划至2026年底实现市(区)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不少学校积极联动社会资源,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如泰州市海军小学与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积极联动,长期开展思政课和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以“馆校协同”打造“行走的课堂”,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今后,我市将联动更多社会资源,推动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建立联建共育机制,构建全域育人生态。

分层服务,提升家庭教育质效

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教育,为提升家庭教育质效,今年,我市将推出“专家讲+教师讲+家长讲”三维课程体系,形成“专家引领、教师示范、家长互助”的良性循环。

5月中旬,我市将发布百场家庭教育主题活动,结合考试季疏导、青春期教育、学习力培养、生涯规划等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高质量线下活动,形成“市级统筹+区域特色”活动矩阵。如靖江市将邀请南师大心理健康学院教授殷飞,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对青春期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开展指导;泰兴市将安排该市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成员、鼓楼小学鼓楼分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张六华,为教师、家长代表主讲《用爱说话,学会沟通》;兴化市将邀请优秀学生家长代表、饭店厨师陆伟,为家长讲述“中考前如何做好孩子的饮食、思想工作”……

线下活动精彩纷呈,云端课程更是干货满满。为落实“学习型家长”成长工程,“泰州教育发布”公众号搭建的“泰州家长学校”平台已上线青春期沟通、学习力培养等15节微课,年内将完成30节专题课程开发,通过基层学校触达百万家庭。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家庭教育质效的坚实保障。为推动教师成长为家庭教育指导的行家里手,我市拟构建“团队共建、以点带面、示范辐射”模式,实施“1名导师带3名骨干”的传帮带机制,实现培养一批、带动一批,培育更多家庭教育“种子教师”。今年下半年,还将开展全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将新任教师、学校班主任、德育干部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提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水平和能力。

五育融合,守护成长全周期

家庭教育既关乎个体终身成长质量,又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为守护学生成长全周期,我市将深化“润心”行动内涵,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将增设家庭团辅功能,对心理问题学生家庭实施“学生-家长”双线干预,将问题贯通解决,治标治本。

通过“五育融合”创新实践,构建德育筑基、智育提质、体育赋能、美育浸润、劳育塑魂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同时,把家庭教育全面融入“三全育人”格局,通过主题班会、学科渗透等,加强生涯规划与挫折教育,助力学生品格养成;将通过家校联动,切实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落实好“双减”政策,构建轻负高效学习环境;将实施体育固本行动,制定《家庭健康计划表》,保障学生每日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扩大青少年体育赛事参与面;将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在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的同时,开发“家庭艺术工坊”,通过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审美素养与心理调适能力协同发展;将实施“百千万”劳动教育工程,每所学校至少开发1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组织学生每周参与学校和家庭的劳动实践,培养坚韧品格。我市还计划通过建立“五育家庭实践档案”,将学校教学标准转化为家庭可操作指标,实现“校有课程、家有延伸”的育人生态闭环。

为健全机制保障,我市还将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推动全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100%升级为“家庭教育服务站”。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