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江苏省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十四五”期间全省森林火灾受害率持续控制在0.3‰以内,连续23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站在新起点,江苏正谋划以科技赋能防火体系,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会议指出,“十四五”期间,江苏省森林防火管理机制不断健全,责任体系日益严密。通过实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构建起“权责清晰、条块结合、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基层管理机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江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新建和升级防火道路1673公里,新增林火阻隔系统622公里、以水灭火管网468公里、监测云台835个、通信基站60座。重点森林分布区监测预警覆盖率、以水灭火工程覆盖率、无线通讯保障覆盖率等多项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省林业局局长王国臣在会上指出,当前防火工作仍面临祭祀用火、农事用火和垃圾焚烧“三大火源”挑战,部分地区队伍建设和火情处置协同机制存在短板。“我们必须从‘季节性防控’转向‘全年常态化防控’,把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山头、地块和人头。”
面对新形势,江苏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防火能力的重要抓手,全省正加快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感知网络,“智慧防火”将成新引擎。
王国臣特别强调,要积极推进森林防火装备智能化升级。一线巡护人员将配备具有远程定位、应急通讯功能的单兵装备;扑火队伍将配置便携式侦察无人机、机械外骨骼等高机动性设备;重点区域将配备大型装备,形成梯度化、智能化的装备保障体系。
会上,多地市亮出“防火秘籍”:南京市已建成24支专业队伍,占全省总数27.9%,通过技能竞赛提升队伍实战能力;连云港市绘制重点林区责任区域划分界线图,实现责任精准落地;吴中区运用“电子围栏”技术,今年已向入林人员发送防火提醒短信4500余万条;宜兴市建立森林防火“一张图”数据库,所有设施实现影像采集与落地上图,实现精准化管理……
此外,会议特别指出,要深化宣传教育。通过多维度宣传手段提升全民防火意识。值得一提的是,于2023年建成的苏州市森林防火主题科普教育基地,集展览、教育和自然体验于一体,通过互动展示、模拟体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防火知识,已成为普及森林防火知识的重要平台。
随着“十五五”序幕拉开,江苏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守护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强慧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