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民仆
“人飘在空中,像风一样自由,感觉和蓝天白云做了朋友,真是太刺激了!”近日,在南京老山响堂滑翔伞基地,一位刚体验完滑翔伞的年轻女游客难掩激动之情。记者看到,一名教练熟练地帮游客穿戴好装备,随后带着游客奔向崖边,助跑、起跳,伞翼瞬时撑开,载着两人缓缓升空。
搭直升机纵览山海、驾滑翔伞御风而行等体验,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继CityWalk(城市漫步)、CityRide(城市骑行)之后,CityFly(城市飞行)正成为一股新潮流。
今年10月,中国民航局正式施行《空中游览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为低空旅游业态的安全规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预计,低空旅游市场经济规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2000亿元。对江苏来说,低空旅游的发力点在哪里?如何更好激活低空旅游的市场潜力?
据响堂滑翔伞基地教练章曙东介绍,基地处于老山之中,升空后青山、树林尽收眼底,景色极佳。游客在空中停留3—8分钟,项目配套拍摄服务,能定格乘客空中飞翔的精彩瞬间。开业以来,该项目吸引了不少户外爱好者与游客来打卡,节假日期间,基地每天接待七八十人。
“低空旅游之所以受欢迎,核心在于为游客提供了传统旅游难以替代的‘高空视角’与‘刺激体验’。”连云港地平线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江伟分析说,从云端俯瞰山川湖海、城市天际线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新鲜感,满足了年轻人对冒险精神与仪式感的双重期待。同时,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的高空照片、视频很容易形成话题和引发关注,带动更多人来尝试这种“新潮玩法”。近年来,随着项目安全性、便利性的提升,更多人放下顾虑,愿意参与到这项旅游活动中。
虽然低空旅游项目渐受欢迎,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与困难。
“低空旅游项目的成本较高,硬件设备、专业人手等板块的刚性支出难以压缩。”魏江伟算了一笔账,他购买的直升机价格在1500万元左右,后续还需承担高额的运营费、维护费、场地费等,教练或持证机长的薪酬也高于普通人。项目主要覆盖连云港的连岛、海上云台山、花果山三大热门景区。飞机每次最多可载客4人,每人费用298元起,在空中游览时间5分钟左右。节假日每个景区最高峰能有400人,平时双休有一两百人。如果仅依靠景区直升机观光体验这一单一业务,年收入四五百万元,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回本。
记者还注意到,目前多数地区的低空旅游仍停留在“空中观光”的基础层面,直升机环岛、热气球升空等模式几乎成为通用模板,无论是飞行路线设计、体验时长设置,还是配套服务内容,都呈现出高度相似性。
如何才能探索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魏江伟介绍,公司现在重点开发旅拍业务。依赖人工拍摄,拍摄角度受限而且成本较高,所以团队计划在游览场地、直升机内架设多个固定相机,全程记录游客的空中体验,游玩结束后,系统便能自动生成15—30秒的个性化视频,有望成为项目新的增长点。
“我们营地的特色是打造‘低空观光+多元娱乐’的复合型游玩模式,实现‘上天入地’的全场景切换,为各年龄段和各行业人群提供适配的游玩体验场景。”镇江云途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国君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的镇江长山国际航空飞行营地,主营滑翔伞、热气球等多项低空旅游项目,同时配套越野赛车、大型室内CS战场、露营等丰富业态。此外,业务范围还涵盖航空体育运动培训、赛事活动组织策划、企业团建项目以及相关体育用品的生产研发。这些举措提升了营地所在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营地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40%(约2万人次),目前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收获的关注度超千万人次。
“月底我们推出研学活动,有160名学生参与。”江苏吴越通航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沈璞介绍,江苏吴越通航立足无锡丁蜀机场,不仅打造“季节限定+地域文化+低空观景”的沉浸式旅游产品,还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航空研学课程,联动宜兴紫砂、陶瓷等非遗资源将“航空体验+非遗手作”结合,让青少年群体成为低空旅游的潜在爱好者与传播者。
根据企查查数据,今年1—9月全国新成立含“低空旅游”业务的公司有629家,其中江苏新成立21家,同比分别增长529%、61.5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副院长杨波认为,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域,江苏及周边地区消费能力强劲,为低空旅游的客源稳定与场景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产业及保障设施方面,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低空制造及相关产业链较为完备。未来可以依托江苏低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势,在低空空域精细化管控、低空智联网设施建设、低空飞行安全标准制定等方面系统提升低空旅游安全保障能力水平。“这些优势协同发力,将推动低空旅游成为江苏文旅新亮点,让‘换个高度瞰江苏’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杨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