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变“享老”,多元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2025-08-14 09:21:00
来源:南通日报
【字号:  】【打印

作为一头紧系民生福祉、一头拉动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形态,银发经济是我国未来确定性高、潜力巨大的新赛道。

崇川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22.6万人。近年来,在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下,该区银发经济发展浪潮涌动,适老化体验中心、长者食堂、“康复+照护”社区养老驿站、“家政+养老”服务驿站等一批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养老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老年人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这些多元养老业态具体提供哪些服务?质效如何?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适老化体验中心:

一站式购齐晚年生活必需品

电动轮椅、洗澡椅、多功能护理床、老年鞋、粗粮饼干……步入市区濠南路的“紫罗兰生机康养智慧养老驿站”,琳琅满目的适老化产品映入眼帘,工作人员正耐心为前来选购的老年人介绍产品。

“这里东西很全,我们老年人想买的,基本都能找到。”年过七旬的刘自华对一款智能拐杖赞不绝口,“既能辅助走路,还能听广播听音乐,真是太方便了。”

这家由南通紫罗兰家纺投资建设的驿站是崇川区今年打造的首批2家适老化体验中心之一,另一家位于居然之家6楼。

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舒适需求,崇川区采取“政府鼓励引导、市场主导参与”模式,打造适老化体验中心,让老年人一站式体验衣食住行等各类老年生活场景,购齐必需品。

这家驿站针对老年人的安全出行,推出专门的老人鞋、各类拄拐、电动轮椅车等;针对老年人的餐饮关切,推出各种无糖食品、适老餐具等;针对老年人的睡眠问题,推出电动护理床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枕头、床品等;针对老年人的日常家居生活,推出老花镜、洗澡盆、护腰、成人纸尿裤等。此外,还提供进口血压检测仪、体检仪的免费测量服务。“未来,我们将整合更多资源,推出文旅、远程医疗等服务,让老年人在这里一站式享受到更全面的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蔡徐介绍。

位于居然之家的适老化体验中心由南通市润劼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重点展示各类适老化改造产品。卫生间的防滑扶手、折叠淋浴椅、马桶增高器,卧室的紧急呼叫按钮、护理床,厨房的无线感烟火灾探测器……在这里,老年人可直观感受适老化改造带来的安全与便捷。

“单护理床就有6款,从手摇到半自动、全智能再到带助眠等特殊功能的,老人可先体验,再按需选购。”负责人印鹏飞指着一款全智能护理床介绍,很多老人下床不便,即便有子女在一旁辅助,也很吃力,这款护理床可以摇高后旋转,实现轻松下床。

长者食堂:

惠民价格配齐“一日三餐”

“打了12元的菜,扣掉减免的3元,一顿午饭才9块钱,既方便又实惠。”10日中午,家住崇川经济开发区三桥社区的成荣华阿姨在社区长者食堂就餐,因年满60周岁,享受到了午餐10元打7折的优惠。

该食堂由迪安餐饮投资打造,是三桥社区的首家社区食堂,提供早中晚三餐,每天20多种菜品任选。今年6月,在区民政局引导下,特别为老年人提供专属服务,成为长者食堂。

长者食堂内,设置了老年人专属支付系统。当天,南京银行南通分行工作人员正为辖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人脸识别支付录入。“凡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把信息录入支付系统后,消费10元(含)以下享7折,超过10元每单减免3元。”食堂负责人葛剑云介绍。

除7折优惠外,食堂还推出针对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10元套餐,并依托公益创投项目,为周边失独、高龄、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此外,用餐设施方面也尽显用心:大厅配备老年靠椅,并专设带扶手的老年人用餐间。

“特别感谢社会各界关爱,虽然一个人,但温饱不愁。”91岁独居、行动不便的陈来英老人,每天中午都能收到食堂志愿者送来的价值12元的荤素搭配套餐。

崇川区老年人口较多。为了解决老年人的“一日三餐”,在以往引导市场主体建设社区食堂的基础上,今年区民政局更鼓励已建成的社区食堂开展更多为老助餐服务,打造成长者食堂。“对于日均服务老年人次(含堂食和送餐上门)达到30人(含)的,给予每年2万元的基础运营补贴。”区民政局民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山林介绍。

既能服务老人,还能增加营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截至目前,崇川区有近30家社区食堂又多了一个长者食堂的称号,老年人可以就近享受到既便利又实惠的“一日三餐”。

位于永兴佳园社区的“大生家厨”长者食堂,由大生护理院全额投资。护理院落地南通12年,在服务老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此次打造的长者食堂,主打“低价不低质”,每天提供四五十种小碗菜。周末的包厢里,还常有子女为老人预订寿宴。

特色驿站:

提供康养家政等暖心服务

“后天上午想约个居家保洁,可以吗?”10日上午,文峰街道春晖社区“家政+养老”服务驿站内,68岁的张阿姨正向驿站管家吴自冉提出需求,吴自冉迅速在“客户跟进记录本”上做了登记。

做饭、家务是不少老年人的烦恼。近年来,“江海好阿姨”家政服务品牌走进崇川17个社区,通过设立“家政+养老”服务驿站,提供餐饮加工、居家保洁、应急维修、陪同代办、精神慰藉等12大类40小类服务,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轻松。

独居的王奶奶行动不便,驿站安排护工每周三次上门做饭、打扫;85岁的刘爷爷想修漏水的水龙头,应急维修团队两小时内就上门解决……翻开春晖社区“家政+养老”服务驿站的“客户跟进记录本”,这里的为老服务一目了然。

服务老人,价格惠民也是关键。“江海好阿姨”品牌创始人康爱勤透露,驿站服务以公益性为主,孤寡、独居、85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免费,65周岁以上享8折。“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驿站里啥都能解决。”张阿姨笑着说。

“家政+养老”服务驿站用细致服务温暖着众多老人的同时,还有一处特别的社区养老驿站,以康复和照护为核心为老人们开辟了另一片幸福天地。

该驿站位于学田街道紫荆花社区,于今年5月投建运营。140平方米的空间精心规划为康护日托区、文化娱乐区等,可为老人提供多元服务。

“康护日托区就是老年人的‘健身房’。”负责人郭晓玲介绍,该区不仅配备了从肩部训练到腿部训练的10多种专业器材,更有康复师陪伴指导,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进行身体的康复训练。如:有上楼不稳、拿东西够不着等问题的,可结合设备与专业手法,实现精准训练;对于脑卒中术后、骨折术后以及可能出现偏瘫等情况的老人,驿站还可提供个案康复服务。

78岁的叶炳如夫妇是驿站常客,每天都来测血压、参与康复推拿。作为该驿站服务的首对夫妻,他们用“服务温馨爱到家,颐和顺意众人夸。居安养老少忧虑,无悔青春护晚霞”。这样一幅隶书作品记录下在这里感受到的温暖与关怀。

从家政服务到康复照护,崇川区的特色驿站以“一站式”服务破解老人“办事难、找服务难”困境,让“养老”变“享老”的幸福图景正在社区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陈静 卢铖卉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