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周容璇
通讯员宁发轩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该委近日已正式发布我市2025年首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共21个。一季度以来,全市各部门各板块持续深化改革探索,聚力为经营主体提供有“获得感”的营商服务,形成有“认可度”的营商体验,涌现出一大批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本次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呈现出“南京味、开放度、安全感”三个新特点。
更具“南京味”
“在南京,很好玩,很方便!”一名外籍游客如此评价最近为期5天的“南京行”。随着我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身影出现在南京的景点和街头。如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他们富有“南京味”的旅行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市公安局依托“我的南京”App,升级“网上境捷”功能,推出“In-Nanjing”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会同市商务、文旅、外办、数据局和大数据集团,推动上线“居住、出行、美食、购物、旅游、就学、创业”各领域的功能模块,全方位为外籍人士提供在宁生活的各项资讯指南。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作为“双20条”措施出入境方面的“重头戏”,一经发布就受到广泛关注,试运行以来已提供临住登记服务5300余次、办证预约服务1600余次。在备受瞩目的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期间,“In-Nanjing”受到参赛运动员和与会嘉宾一致好评。
南京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铁水空管“五运”齐全。如何发挥南京港的独特优势,为港口航运企业经济发展“舒筋活血”?今年2月底,装载价值达3亿元货物的“中远海运智慧”轮在南京龙潭港靠泊作业,装载近400件货物后远洋出口埃及,标志着南京港顺利开通至中东的远洋航线。
“这是南京首次实现集装箱、件杂货同船一站式作业,开启集、件一体出口模式。”南京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港口功能融合后,船舶靠港可实现不同货种的同时作业,助力远洋企业降低航运物流成本。
“这种作业模式简直是太方便了,不仅在装船效率、服务需求上有了保障,更能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常常往返于南京与东南亚的客户刘经理说。
“此次中东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丰富南京区域远洋航线网络,为南京都市圈及中上游客户远洋出口带来新的物流通道。”南京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通过该船运作模式,为框架箱、储能柜、大件等多类货物装船作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作样板,推动集件业务常态化开展。
更高“开放度”
“没想到,提交申请当天就审核通过了!企业的‘出海路’简直是畅通无阻。”近日,南京奥视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跨境电商线上快速备案”系统提交了申请材料,南京市电子口岸、金陵海关、南京海关数据分中心当日即完成审核工作。
记者了解到,以往,我市企业申请跨境电商海关备案,需自行将纸质材料分别送至市电子口岸、金陵海关线下审核盖章后,再邮寄至南京海关数据分中心审核,线下流转耗费大量时间。备案系统上线后,企业仅需在快速备案系统一次性提交申请材料,无须线下跑腿。
为优化跨境电商企业备案流程,便利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市商务局、市数据局、金陵海关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会同南京海关数据分中心、南京市电子口岸等单位,在全省率先开发“跨境电商线上快速备案”系统,实现跨境电商企业备案从线下“企业跑腿”变为线上“数据跑路”,海关前置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至1—2个工作日,有力提升跨境电商企业海关备案便利化水平。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联合海关等部门,运用好企业电子营业执照,简化数据填报,优化操作流程,创新应用“跨境电商+DeepSeek”行业大模型,不断提升跨境电商企业备案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我市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培育,推动更多企业高效便捷跨境出海。
此外,金陵海关建立“企业自检+逐批抽检+随机抽查”的出口锂电池包装箱循环使用检验新模式,通过“一箱一码”对包装箱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对符合循环标准的包装实施快速验放,实现包装箱的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企业包装成本,便利企业仓储周转,以“东风之力”为绿色循环经济及新能源产业发展“加油助力”。
更强“安全感”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比如,遇到知识产权纠纷、国际海事纠纷以及日常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时,相关部门如何帮助化解,不仅可以体现出城市在打造营商环境过程中的“智慧”,更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涉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纠纷个案审理难度大、周期长,非此即彼的裁判结果往往难以平衡各方利益,且常常伴生关联、衍生诉讼等新特点和新挑战。”南京知识产权法庭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穿透式一揽子”解纷模式,有效推动了相关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有力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
3月28日,南京仲裁委员会、南京海事局签署全国首个海事“调解+仲裁”机制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调解+仲裁”机制为纽带,依托全国首个海事海商法律公益服务中心、省内首家南京国际航运仲裁院两个平台,为航运经营主体提供咨询、立案、调解、裁决等“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进一步提升航运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吸引更多国际航运要素集聚,形成“纠纷快速化解—法律保障完善—产业提质升级”的良性循环,为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海事+仲裁”法治支撑。
企业发展需要法治环境,更需要切实的法律服务。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开展市区两级检察院联合派驻园区检察官试点工作,其中,江宁开发区检察院率先在“政法网格员+园区检察官工作站”派驻检察官。派驻检察官通过“驻站办公+专属群聊”相结合等方式,收集法治需求、发现监督线索、提供法律服务,切实护航企业发展。
据悉,全市已有9家区级检察院先后设立“园区检察官”站,出台工作机制12件,共收集60余条线索进行研判。同时,园区检察官开展精准定向普法工作,通过企业微信群、专属电话等畅通企业咨询沟通渠道,打造“菜单式”“点单式”普法新模式,及时了解、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为南京地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京将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聚焦企业所期所盼,实打实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