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以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
2025-10-14 09:41:00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打印

■记 者 杨丹丹

通讯员 张 磊 黄遵学

杨 越 陆 曌

树高千尺,根植沃土。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行走在淮安街头,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新面孔”:选择在这里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承载着发展希望的新项目……这些“新面孔”如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淮安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乐章。

“十四五”期间,淮安把营商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深入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聚焦聚力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优质资源汇聚,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增动力——

强化保障,打造成本“洼地”

清晨,一艘艘满载原料的船舶从全国各地经京杭大运河转入盐河,停靠在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高性能特种玻纤新材料项目的配套码头。

自去年年底码头正式投用以来,该公司生产原料大多由此经水运抵达。“我们借助淮安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原来的公路运输改为江海联运和海铁联运,在确保运输时效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副总经理费建春说,凭借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企业拥有了交货快、品质稳的双重优势,赢得客户广泛认可。

降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安凭借其在物流运输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开辟了21条水运集装箱航线、3条海铁联运线路,推广“抵港直装”“船边直提”“内外贸同船运输”等通关便利化改革措施,推动综合运输成本持续下降。经省物流协会测算,2024年,我市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为13.35%,保持区域领先水平。

淮安还对项目所需的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紧缺要素资源实行全市统筹,强化土地要素整合利用,实现“地等项目”;推进工业用地配置方式改革,工业用地平均出让价格持续保持全省低位。积极为省市重大产业项目保障排污总量指标。主城区工业蒸汽价格、工商业水价、合同内天然气价格持续保持全省低位水平。

降成本还体现在制度性交易方面。淮安通过深化环评联动改革,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健全“就在淮安”促进机制,切实降低企业在环评、金融、用工等方面的成本。

日益形成的成本“洼地”,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入融合,助力淮安在高质量跨越发展中跑出新一轮“加速度”。

激活力——

深化改革,构筑效率“高地”

优化营商环境,还体现在办事高效便捷上。“十四五”期间,淮安聚焦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对标全国全省最优水平,积极推进政务改革,不断刷新着项目建设的“淮安速度”。

从开工到首胎下线仅用了10个月!库比森轮胎淮安基地的建设刷新行业速度,这背后不仅是企业的实干担当,更彰显着淮安市委市政府以高效服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从项目签约到地块房屋交拆仅用10天,设计方案确定第二天就通过模拟审查,‘五证联发’‘桩基先行’‘拿地即开工’,当地政府一系列的审批改革和帮办服务,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得项目比预期提前2个月投产。”项目负责人张东感言。正是基于这样的“淮安速度”,企业进一步提速投资,目前项目二期正在紧张建设中。

“淮安速度”源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攻坚——常态化实施工程建设项目“三极”“四即”高效便捷审批服务,深入推行“联合图审”改革,创新开展“桩基先行”等举措,常态化运用“并联审+容缺办”模式,提升审批效能,助力重特大项目攻坚。

“淮安速度”体现在服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全国设区市首创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拓展“免申直补”模式,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优质规范高效的财政奖补资金服务;持续提升12345热线“诉接速办”改革质效,形成全场景受理网络,推动诉求全流程跟踪、全链条闭环解决。

“淮安速度”也根植于“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持续推进——119类“一件事”全市域通办联办,上线全国首个“边说边办”政务模型,切实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效率。

从一个个重量级项目的加速落地建设到“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不断刷新的“淮安速度”折射出这座城市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与开放包容的胸襟。同样,这也将为项目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机遇,推动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聚合力——

优化服务,建设兴业“福地”

在韩电集团淮安基地的总装车间内,洗衣机全自动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紧张而忙碌地作业。自8月28日第一台产品下线以来,该厂产能不断爬坡。“预计当年可实现产值超20亿元,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公司负责人甘鑫涛说。

从前期实地考察、项目签约、手续办理、开工建设,到设备进场调试、试生产,搭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平台,提前对接企业用工需求……项目一路走来,离不开当地的“保姆式”服务。“淮安经开区组成专班、派出专人,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全链条的服务,让我们倍感安心,也更坚定了在淮安长期扎根发展、继续加大投资的信心。”甘鑫涛说。

以人大立法形式出台《淮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每年7月5日为“淮安企业家日”;迭代实施5.0《淮安市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近年来,淮安始终把“企业事”当成“自家事”,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聚焦需求优化服务,让来淮安投资的企业家享有“在家的感觉”、让淮安在外的企业家充满“回家的愿望”。

落实落细营商服务专员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222名市级营商服务专员高效办理涉企需求1664件;累计为14名杰出企业家提供37次专属礼遇服务,尊商敬商、亲商安商的氛围日趋形成。

创新开展“三专”“三减”执法新模式,推动“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点选率逐年下降;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目前涉企轻罚免罚清单已达958项,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

坚持久久为功,换来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目前,全市营商环境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7月省工商联发布全省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显示,淮安实现“四连增”。

金秋逢盛会,万象启新程。2025投资淮安金秋经贸恳谈会即将启幕,一批优质项目将集中签约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淮安也将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让“投资淮安、共赢未来”成为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