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时代巨轮,我们鼓足干劲加油干”
2025-11-15 07:54: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叶 真

最近几天,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院长谷家扬教授正在上海,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一起开展深海采矿船矿物装舱方案及多浮体系泊方案优化设计。下周,他还准备去大连一家船企洽谈项目合作……奔波于学校与船企之间,在办公室、厂区修改设计方案,在船坞里、码头上进行装配调试,这是谷家扬师生团队的日常。

2005年,谷家扬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他看来,最近这5年,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忙碌也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时间。这5年,也是我国海工造船业备受瞩目的时刻——“十四五”期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快速提升,造船完工量占世界总量的51.7%。随着一系列顶层规划和激励措施的相继出台,我省已建起研发设计、造修船、海工装备、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集群效应明显。其中,通泰扬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造船市场份额占全国超45%、占世界超25%。

更让谷家扬自豪的是,江苏省船舶行业有2/3的技术骨干毕业于他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有力支撑着我省船舶行业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

说起自己的“高光时刻”,谷家扬回忆,那是2024年年初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首航的这一天。看到手机新闻推送的那一刻,他百感交集,既有完成任务的如释重负,也有参与大国重器研制的自豪感。

时间回到2019年,中船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谷家扬团队展开合作,针对“爱达·魔都”号甲板的薄板建造工艺展开联合攻关。历经多次现场试验与工艺调试、不断优化矫平方案,最终在2021年成功研制出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矫平装备——6秒左右就可以把6毫米厚度的钢板迅速加热到750℃。之后,这一装备在“爱达·魔都”号建造过程中完成约20万平方米的薄板矫平作业,顺利保障了邮轮的建造与交付。

造船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行业普遍认为,从2021年以来,全球造船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但在谷家扬看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一轮的行业“牛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转型升级。我国的造船企业之所以能立于潮头,得益于齐全的工业产业链和一大批船舶工程师、优秀的技术工人。

行业形势一片大好,也激励着包括谷家扬在内的海工装备工程师们鼓足干劲。2020年起,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和谷家扬团队在研制超大型绿色环保滚装船方向协同攻关,双方连续突破多项技术难题,有效节约能源并推动滚装船向大型化、环保化发展。如今,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建造的滚装船正满载着比亚迪等国产汽车奔赴全球。2022年底,谷家扬团队与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研发全球目前起重能力最大、最先进的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并成功交付。

谷家扬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也交出了厚厚的成绩单,在船舶先进制造技术、高技术船舶总体设计技术等领域取得一项项突破,系列成果被应用于“大国重器”。

“作为‘船舶工程师的摇篮’,我们既要做好成果转化,更要重视未来造船工程师的培养。”谷家扬说,在与企业携手的同时,他们也一起与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和实验室,依托企业项目反哺教学,既邀请企业导师进校园,也带着同学们进入船厂设计建造一线,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历练。

“未来造船工程师既要懂船舶专业知识,还要懂材料、人工智能等跨学科知识,我们需要具有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谷家扬表示,“我们将进一步依托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更多‘吃得了苦、扎得下根、聚得齐心、干得成事’的新时代船舶工程师。”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