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的一天,海风裹着咸腥味扑面而来,如东海上风机群在薄雾中徐徐转动。蓝白相间的“三峡运维001”风电维护船上,船长杨建波正指挥船员对船只进行维护保养。
“杨船长,我们来给您送服务!”如东县司法局“产业链法律服务团”工作人员王冬梅递上一份《海上风电运维法律风险提示单》,提醒杨建波海上作业风险大,商渔船碰撞纠纷多发,得多加小心。
如东有亚洲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场,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7家。这几年,如东县司法局为相关企业提供风险防范指导服务、参与纠纷调处,避免损失近2.1亿元。
产业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是江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我省创新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以综合性、深层次的法律服务供给串联起产业链创新、人才、资本、政策等各要素,有力打造现代法律服务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同频共振的共赢格局。
产业链建起法律服务联盟
去年下半年,无锡某芯片公司负责人发现其自主设计并进行布图登记保护的某款芯片产品涉嫌被侵权,向集成电路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负责人周晓东求助。周晓东及时向法院申请行为保全并获得两级法院支持,所有侵权行为由此被按下“暂停键”。
提升产业链韧性,离不开高质量法律服务。省司法厅律师工作处负责人朱伟介绍,为帮企业精准匹配到专业的法律服务,根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新能源等产业链需求,省市律协择优遴选律师人选,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
苏州成立特钢材料、大数据+等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打造一批产业法律服务示范机构;镇江成立海工装备、航空航天等8支产业链法律服务团队,开展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法律服务行动;扬州编制产业链重点企业名录,建成产业链重点企业服务直通站;宿迁组建运河品牌电商发展法治保障共同体……覆盖全省主要产业链领域、覆盖规上企业的综合法律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泰州在吸纳本地专业人才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引进12名‘大健康产业链+法律服务’复合型人才,培育6个熟悉产业链特点的产业律师团队,打造10家产业链法律服务‘名律师工作室’。”泰州大健康产业法律业务委员会负责人宋亚洋介绍,当地加大与上海、南京等地的律师协会、生物医药专业律师事务所和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在两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设立律师实习基地,培养了一批“产业律师”。
律师多了一重“产业思维”
链上企业走得稳,离不开法律服务人员对产业生态的熟谙、与企业的精准对接。
南京某智能制造企业接到国外某著名软件公司律师函,称其开发的软件使用了QT软件(一款全球著名开源软件),且没有遵从开源许可证,构成软件著作权侵权,应承担侵权责任,如继续使用,需每年支付300万元。
“开源软件开发者维权,并非单纯为了获取经济赔偿,更多是推广开源理念、维护开源秩序。”基于对行业的深度了解,省律师协会核心软件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负责人李维朝指导南京企业对履行不当之处开展整改。整改完毕后,国外公司未再继续追究这家南京企业责任。
如何让专业律师多一重“产业思维”、让企业发展多一重“法治保障”?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围绕“1650”产业体系,以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为落脚点,召开产业链法律服务合作洽谈会、项目对接会、调研座谈会等对接活动200余场,对接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重点产业链,近2000名律师对接服务产业链重点企业1056家,走访中小微企业2.1万余家,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主动向链上集聚。
针对企业“成长的烦恼”,省司法厅整理出一本“错题集”——《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图谱案例》读本,让企业直观了解“哪里有错”“为什么错”“怎么改”。读本围绕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提示企业设立、内部管理、对外经营与投资、劳动用工、企业终止等105个法律风险点,设计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思维导图,成为企业可靠实用的“法治高参”。
与此同时,各地产业链法律联盟按照“一业一策”的思路,编印《新能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船舶产业链+法律服务指引》《医疗器械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合规指南法律服务》等41个重点产业链法律服务指南,发起行业合同示范文本编撰和标准化推广工作,为企业自检提供精准“导航”。
跨界融合滴灌链上企业
链主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是固链稳链延链的关键。我省打造“问题导向—破壁互动—各展所长—靶向解决”的法律服务闭环,为链主企业精准把脉。
去年6月,徐州市公证协会人民调委会走访时了解到,省工程机械产业链链主企业徐工集团与某公司存在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该公司因现金流紧张逾期未偿付6.3亿元。为此,徐州市公协调委会创新提供“公证+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综合法律服务方案,双方达成划设宽限期的调解协议,从而维持友好合作关系。
一揽子解决企业数据合规问题的数据资产法律服务产品,用于缓解成长型企业资金困难的“金融法务”对接实体经济集成平台,统揽资金、人才、技术、产业四要素的“四联融合”产业园全周期法律服务……如今,一批协同律师、公证、调解、仲裁、会计、金融等多方资源的创新法律服务产品不断涌现。
淮安458名律师托管产业链上民营企业188家,提出建议630余条;常州设立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如东成立风电产业链“海上红枫桥”调委会,将矛盾化解在链上;全省律师面向产业链50个强基工程项目开展专项“法治体检”,广泛参与招引项目洽谈、政府采购、合同审查等;加强与产业发展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等合作,为企业整合、并购、重组等提供服务……法律服务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合规发展。
“我们将牢牢抓住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关键,补齐法律服务短板,创造多领域协同、多专业融合、多目标实现的综合性法律服务解决方案,积极培育与产业布局相匹配、与产业体系相融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现代法律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法律服务精准滴灌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嘉秀娟表示。
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新华日报社记者 倪方方 省司法厅 李伟 刘有才 邢媛媛)
专家点评>>>
张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一条产业链的壮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通力协作。“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法治对“产业强链”的战略支撑、驱动和保障作用,以“链式思维”加大法治保障,以法治思维守卫全链健康,搭建法律服务需求和供给端之间的链接平台,构建集成式、深层次、全闭环法律服务体系,在推动企业合规运营、助力产业风险防控、促进产业创新发展、降低产业化解纠纷成本、深度融入国内外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江苏将法治要素嵌入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实现了现代法律服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