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期刊中浮现南京大屠杀新证
2025-08-16 08:1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 (记者 于锋) 正在热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反映了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很想知道:抗战期间,大后方的新闻界登载来自南京的日军暴行照片是在什么时候?近日,几位抗战史爱好者在1938年和1939年的期刊中发现了反映日军暴行的珍贵照片。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卓然介绍,1938年12月1日出刊的重庆《时与潮》半月刊第2卷第3期刊登了一张题为《敌人在南京的暴行》的照片。该照片上是多个遇难同胞的头骨,景象触目惊心。此外还有一张反映日军在徐州暴行的照片,一名日军士兵得意洋洋地凝视脚下的壕沟,里面堆积着刚刚被日军屠杀的无辜中国百姓的尸体。

胡卓然告诉记者,《时与潮》是抗战期间以刊登译稿为主的时论性刊物。该刊物1938年5月1日在武汉创刊,后迁至重庆出刊。刊登的这些照片,很可能来自欧美刊物。这是目前查找到的大后方刊物明确刊登的反映日军在南京暴行照片的实例。

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又在1939年8月14日出刊的浙江金华《大风》杂志上找到一组题为《今日南京》的系列照片。5张照片中,一张标注为“南京照相店的中国人头展览”的照片尤其触目惊心,拍摄了9位遇难同胞的头颅。胡卓然说,这张照片后来被专家考证为拍摄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砍下无辜中国人的头颅,排成一排“展示”。其他几张照片表现的是日军士兵在中山陵漫游、日军在中华门检查过往行人、南京新街口日军宣传标语等内容。

胡卓然介绍,《大风》杂志是一份宣传抗战文化的刊物,1938年由文艺家项荒途、姚思铨等创办,杂志能够刊登这些来自南京的照片,很可能是和一位名为“任重”的文化人士有关。同一期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任重”的回忆文章《南京去来》,讲述作者跟随游击队员潜入南京后的见闻经历。胡卓然透露,几年之前,他曾在1939年第4期《浙江妇女》杂志上发现了署名“任重”的通讯《南京慰安所里》,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专门报道侵华日军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通讯。可以推测,《南京慰安所里》和《南京去来》两篇文章都是“任重”从南京辗转到金华之后撰写并投稿的,而这一批照片很可能就是“任重”在南京城内的照相店里获得的。

作者:  编辑: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