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家国情怀,更是所有人的精神财富”
2025-07-21 07:45: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陈雨薇 黄友龙

7月10日,记者赶到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训练场时,大炮坦克前挤了100多个参观的孩子。国防园开展的第600场沉浸式国防教育大讲堂正在举行。

“入口这么窄,坦克兵怎么进?”“履带被敌人打断了咋办?”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全国退役模范军人、江苏省“最美拥军人物”、大金山国防园创始人张勇耐心地回答着,他衣着朴素,身形瘦削,看起来更像个工地或农田里的老把式。事实上也差不多,这片占地1500亩的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就是张勇和妻子、战友亲手建成的。

大金山原本叫“鬼子山”,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日军在山顶盘踞近8年,烧杀抢掠,张勇的4位叔叔都被屠杀于此。这块埋葬了亲人尸骨的屈辱之地,成为张勇心中难以抹平的伤痛。

20世纪90年代末,张勇从部队退伍,被安置在当年的南京金蛙农用车制造厂,很快被提拔为分厂总经理。企业改制大潮袭来时,心里藏着国防梦的张勇主动选择下岗。在猪肉一斤3毛钱的年代,他变卖6间祖屋,换得5000元,带上所有积蓄,和妻子、战友上了“鬼子山”。

张勇将它改名“大金山”,寓意这将是一座蕴藏国防教育宝藏的“金山”。“过去的那股恨,让我在部队里事事争先,成为‘标兵’。退伍后,对家国的爱一直在我心头,我想通过建设大金山国防园唤起人们的国防忧患意识。”他说。

大金山地势复杂,岩石多,荆棘密,施工条件艰苦。为了节省开支,张勇只请了几个民工,大部分工作都是自己和战友完成。那段日子阴雨连绵,张勇在部队时因救人受伤的左臂总是隐隐作痛,有时连铁锹都握不住,他就用布条将手和铁锹把缠在一起继续干。妻子姜庆香看得直掉眼泪,他却说“还能再坚持坚持”。凭着这股劲儿,原本计划用时一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张勇几人只用了123天。

1991年——国防园建成第一年,就接待了2.8万余人次参观。张勇认为,国防教育不能停留在展板和说教上。他四处奔走,跑遍市、县党史办和档案馆,挖掘珍贵史料,收集民间革命文物。为了获取青少年感兴趣的武器装备进行实物展示,张勇数十次前往部队,一遍遍说明来意。最终,部队领导特批调拨一批退役的坦克、火炮给他。张勇又依据山势打造了战壕、地道、训练场、模拟射击区等,国防园的“战场氛围”渐渐浓厚起来。

35年来,张勇将全部身心和财产投入大金山国防园。他变卖城区住宅筹款180万元建设大金山雷锋文化馆、栽下30多万株树苗、修筑36公里盘山路及2.5公里场景再现“长征路”……如今,国防园每年接待游客和国防教育培训学员50多万人次。每天清晨6点,军号声划破长空,张勇就钻进这座凝聚了他们毕生心血的“金山”,穿梭在园区各个角落,时而检查装备状态,时而为研学者讲解战争和历史故事,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35年来,爱国强军的种子播撒在一代代来访者的心田。不久前,一对曾在此接受过国防教育的夫妻带孩子故地重访,父亲说:“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一个参加训练营的11岁河南女孩打电话给家人:“我不想回去了!这里有我的‘战友’,我要当个好兵!”

从风华正茂到霜染两鬓,张勇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能给下一代留下什么?”答案是:只有这座“大金山”。

山腰“长征路”上,研学少年铿锵有力的口号声随山风传来。静立听过那阵口号声,张勇才开口:“拥军爱民和国防教育的事业是我一辈子的热爱。我现在年纪大了,待我百年后,我会把大金山国防园无偿捐给国家,它是我的家国情怀,更是所有人的精神财富。”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