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加平 刘禹
刚刚过去的6月,我市企业上市“小宇宙”悄然爆发,在资本市场刮起一阵“泰州旋风”。
12日,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海阳科技”)在沪市主板鸣锣,成为今年江苏首家沪市主板上市公司;
13日、26日,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双登集团”)、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慧生物”)双双完成备案,拟于港交所上市,创下“一月两企”赴港的新纪录;
27日,江苏亚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亚电科技”)科创板IPO获受理,点燃科技企业上市热情……
这份亮眼的“1+2+1”成绩单,不仅是企业自身实力的彰显,更是我市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大力推进优质企业上市,赋能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例证。
厚积薄发
上市捷报“接二连三”
自1994年4月春兰股份登陆A股市场算起,泰州企业在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31年的风雨历程。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力、接续努力,2019年起,泰州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到2024年底,五年时间新增上市公司19家。当年,泰州上市公司营收合计达410.49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而是我市多年来坚持不懈、积蓄力量、厚积薄发的结果。源于此,上个月,泰州企业上市捷报频传,我市在资本市场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
作为国内尼龙6产业链完整度领先的企业,海阳科技以55.42亿元的年营收规模,展现出新材料赛道隐形冠军的实力。公司成功登陆沪市主板,刷新了资本市场对传统化纤行业的认知。
紧随其后,6月13日与6月26日,双登集团和中慧生物分别获得证监会备案同意,迈出赴港上市的关键一步。一月之内两家企业获此进展,不仅是我市首次,在全省乃至全国设区市中也属少见。
不仅如此,6月27日,亚电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成为当月IPO申报高峰期江苏2家获科创板受理的企业之一。
亚电科技系国内领先的湿法清洗设备供应商,业务聚焦于硅基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及光伏领域湿法清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冲击科创板,公司拟募集资金约9.5亿元,彰显了泰州企业在高端电子制造服务领域的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1+2+1”的成绩单之外,是全市各地企业上市热情的高涨、上市后备力量的持续增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上市后备企业库在库企业一直保持在50家以上。
协同联动
政府企业“双向奔赴”
资本市场泰州板块集中“上新”,并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泰州在强化目标导向、企业梯队培育、服务激励、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高效配合,更离不开政府与企业的携手共进、多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
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考验企业也考验政府。企业是上市“主角”,政府则担当“引路人”“推动者”和“店小二”等多重角色。只有通过实干,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上市推进工作才能真正出实效。
时间回溯到2016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江苏省泰州市建设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泰州由此成为全国首个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
我市抓住改革机遇,启动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配套出台了促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扎实推动了一批企业上市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为抢抓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契机,进一步优化企业上市服务,助力企业加速登陆资本市场,202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于江苏省政务服务网“泰州旗舰店”开设“凤城上市通”服务专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快捷政务服务,助力企业上市“加速跑”。
不仅如此,为了更大力度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加快打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资本市场影响力的“泰州板块”,2023年,市政府又专门出台支持企业上市新政“上市10条”,围绕加大企业上市奖励、解决企业上市诉求、提供专业人才支持等方面共制定10条具体政策措施,覆盖企业从准备股改上市到上市成功后再融资的全过程、全时段。
记者注意到,“上市10条”对上市企业首发融资或再融资募投项目予以“真金白银”奖励,极大激发了本地募投项目的实施,助力泰州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个动作,是我市充分发挥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联动作用,从“高新技术”“专精特新”“规模以上”及优质纳税企业中,筛选有上市意愿的“好苗子”纳入市上市后备企业库,实行动态管理,形成“重点突破、重点推动、重点培育”的梯次格局。
一套接地气的“组合拳”,构建起完善、高效、精准的服务体制机制,全市企业上市效应不断“发酵”,一批企业受其影响纷纷开始上市“加速跑”,整体上市氛围越来越浓、生态愈来愈好。
乘势而上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上市之前我总盯着资金,上市之后我只盯着产品。”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汉关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这句话,揭示了企业上市前后的重要转变。
上市,不仅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乘势而上、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关键跳板。通过上市,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进而推动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单日涨幅达386.7%,盘中最高涨幅超500%,总市值突破106亿元……登陆沪市首日,海阳科技递上了一份耀眼成绩单,更为企业未来赢得了无限可能。
“未来,公司将以资本市场为纽带,深化产业链布局,加速全球化进程,致力于成为尼龙6和轮胎纤维骨架材料领域的行业引领者。”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陆信才说。
上市受益,不仅仅止于企业本身。大量的案例显示,当前,上市工作已从单纯的企业融资,升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其意义远超传统经济工作。鉴于此,我市明确提出,推动资本赋能“大海新晨”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2025年泰州市推进企业高质量上市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将充分发挥“泰州市投资机构池”平台作用,立足泰州现有产业体系,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鼓励各级产业子基金对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增加中长期资本供给,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市依托“泰州人才创投联盟”,加大与江苏股交中心及头部创投机构的交流合作力度,相继举办泰州新生态交流对接会暨2025上证春季所长座谈会、“沪泰同行·共启未来”产投融合座谈交流会等活动,大力提升我市优质企业知名度,力争推进企业与资本双向奔赴、共创共赢,赋能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以资本赋能驱动泰州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向“绿”、向“智”、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