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古城,一场超越足球的灵魂对话
2025-07-22 09:05: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李莎莎 实习生 徐清栀

绿茵场不仅是胜负的沙盘,更是城市精神的秀场。刚刚落幕的“苏超”球赛徐州队客场对战常州队的比赛,便是一场超越足球本身的灵魂对话。

绿茵场上的汗水与拼搏,仿佛将两座古城千年积淀的独特风骨,在“苏超”的聚光灯下,投射为截然不同却同样震撼的生动图景。

“苏超”的舞台上,历史的回响在奔跑中激荡。

在徐州这片热土之下,深埋着“城叠城”般不屈的韧性。那是一部用血泪与砖石写就的厚重史册:黄河浊浪漫过城楼,兵戈铁马踏碎城墙,但总有坚韧的身影弯腰拾起碎砖,混着新土,一遍遍重砌,而这种韧性,早已刻入城市的基因。

400多公里之外,常州淹城的“三城三河”中藏着另一种源远流长的智慧:外城土埂软了,内城河道就顺势成了泄洪道;敌人攻到外城,水网早把补给线绕成了迷阵。这不是硬碰硬的较量,而是把困境掰碎了变成生存的养分。

两座城,两种韧性,在历史的尘埃中早已埋下伏笔:真正的韧性,非天生的坚硬,而是在一次次濒临崩溃的极限处,那多撑的一口气、多转的一道弯。

如今,这份穿越千年的韧性,也深深烙印在了两地的城市发展中。

徐州,这座昔日的“煤城”,正以“硬核”的执着,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在阵痛中重塑筋骨,如同一次次拾砖重砌。

常州,曾经的“工业明星城”,则凭借“灵巧”的智慧,转身为“新能源之都”,在产业变革的激流中,精准借势,开辟出一条充满巧劲的新航道。

原来,韧性的模样,从来不止一种。 它可以是徐州的夯土之声,厚重坚实;也可以是常州的水波之痕,灵动绵长。

其实这股劲,也藏在你我每个平凡人心中,遇挫时,像徐州人拾砖重砌那样,把挫败垒成台阶;卡壳时,学常州人借水行船,换个角度就能绕出困局。真正的韧性从不怕较量,要的,就是这份在时光里磨出来的底气!

体育最动人的力量,远非简单的胜负高低。当“苏超”的哨声响起,当“重砌的城墙”与“迂回的河道”在绿茵场上相遇、碰撞、交融,足球便成为了一座桥梁。

它让徐州那份在坍塌中垒得更实的刚劲,与常州那份在曲折中走得更远的灵巧,在共同的竞技语言里,获得了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注脚。

赛场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足球的较量,更见证了两座城市诠释着的“韧性”,那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力量便是“苏超”超越体育本身的深层魅力所在。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