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雨阳
“晚上看球,白天看展”,体育激情与文化雅韵在7月的南京碰撞出奇妙的火花。7月5日晚,南京奥体中心座无虚席,“苏超”联赛南京对阵苏州的比赛在这里打响,6万多名球迷的呐喊让整座城市沸腾。仅数小时后,距离奥体中心12公里的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排起长龙,“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南京站活动人头攒动。不少经历了前一晚足球激情的球迷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一道,透过玻璃展柜与千年文物深情对话,感受一座城市刚柔并济的独特魅力。“一日观赛”,自然延伸为“多日停留”,让“苏超”热浪持续转化成文博“留量”。
“爸爸妈妈快看!真的是‘小粉炉’!”熙攘的展厅内,穿着“苏超”苏州队红色球衣的张铭辰兴奋地指着展柜,目不转睛。这名12岁的小球迷,在学校历史课上了解到这尊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故事后,一直念念不忘,得知“小粉炉”近日亮相“数见苏韵”南京站,6日一早就来到朝天宫。前一晚在奥体中心,他和爸爸张勇一起在客队看台上挥舞旗帜加油助威,喊得声嘶力竭。“来南京既能看球又能看展,孩子高兴,我们也觉得特别值。”张勇夫妻表示,此前就有看展的打算,令一家子惊喜的是,外地游客凭借“苏超”票根可在三天内免预约参观,看球计划完美衔接文化之旅,让这个周末紧凑又充实。
“苏超”作为“草根”赛事,让普通人登上舞台为热爱和梦想而战;“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将热门博物馆网红文物、镇馆之宝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照明“黑科技”东汉初错银铜牛灯……汇聚江苏文博精髓的国宝级“文物天团”,在精心设计的展陈灯光映照下流光溢彩。展柜上配备的智能触摸屏,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灵活现地“立”在指尖——观众可以随心旋转360度,细细观察文物细节和内部构造。“以前只能在书和电脑屏幕上看这些文物静态图片,现在每一条纹饰、每一处构造都看得清清楚楚。”南京大二学生陈默感叹,“能这么直观地接触国宝,真的很幸运!”
漫步展厅,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各得其乐。年轻人戴着VR设备,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载千秋”、苏州博物馆“纯粹江南”等精彩展览中;白发苍苍的老者借助裸眼3D技术,悠然欣赏大运河沿线8省17市的壮美风光。“就像穿越到了文物所在的那个年代!”来自陕西的文博爱好者李文浩不时举起相机,记录下珍贵瞬间。他的镜头里,既有“苏超”赛场上球员们奋力拼搏的矫健身姿,也有江苏文物瑰宝的灿烂光华。“昨晚的足球赛让我感受到江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今天的展览又让我体会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李先生表示,自己原计划周日返程,现在特意将行程延长半天,好沉下心来细细品味这场文化盛宴。
足球热潮持续席卷金陵城。5日晚9点,潮涌的人群从灯火通明的奥体涌向附近的河西中央商场、金鹰世界,稍远些的云锦路和南湖夜市也迎来一拨拨穿着球衣的食客,夜市成了球迷们的“第二主场”。家住朝天宫附近的居民李淑珍老人发现,这两天街巷也比往常热闹许多。“早上出门买菜,就看见不少游客往博物馆方向走,有的还穿着球衣。街边的咖啡馆、小吃店都坐满了人。”她打电话告诉住在奥体附近的女儿,风趣地说:“昨天晚上你那边热闹,今天轮到我们这了。”
这个周末,南京奥体中心附近的酒店入住率显著增长,全市热门景点周边的商铺营业额明显提升,一条条精品City Walk线路,吸引众多游客深入老城区的街巷里弄,感受城市肌理。文体融合效应,让“一日游”变成“过夜游”,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这个激情澎湃的夏天,“苏超”球赛热力四射,江苏文旅好戏连台。随着暑假到来,“水韵江苏·博物知旅”活动在全省铺开,91家博物馆延时开放,其中31家周一不闭馆。全省共举办展览、研学、夜游等活动1500余项,400多场博物馆夜游、200多个精品展览和研学活动蓄势待发。从“苏超”赛场的澎湃激情,到博物馆里的文化盛宴,文体联袂,不断书写新的城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