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新”意盎然以质致远
2025-07-07 08:54:00
来源:南通日报
【字号:  】【打印

昨日,南通创亿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企业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量子点扩散硬板正源源不断地从高速运转的机器里“吐”出,为国产高新科技产品烙上“如东造”的印记。

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再到上榜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名单,创亿达攀高向新的每一次跨越,都是对如东“创新引领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

今年以来,如东深入实施科创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要求,强力推进科创企业培育、双创人才引进、科创项目攻坚、创新生态优化行动,逐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创新支撑体系。截至目前,该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突破400家,高层次人才存量665人,新招引科创项目53个,成功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20强。

强化“高新”培育,筑牢创新根基

年初,好消息传来——南通九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拿下首张“国字号”名片,首次被认定为国家高企。作为一家专注于持续葡萄糖监测和血糖管理的创新型医疗科技企业,九诺已有2款产品获批国内三类医疗器械证书,4款产品获得CE认证,自主研发的血糖监测仪畅销欧洲。

“‘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离不开如东县科技局的鼓励支持。”九诺医疗创始人程荣恩直言,从政策宣讲、业务指导到组织申报,如东县科技局全程跟踪服务,为企业申报高企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如九诺一样,江苏御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首次拿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这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传动系统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型企业,其拳头产品——减速器占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10%的份额。“有了高企这块‘新招牌’,不仅能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还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公司联合创始人叶喜路说。

兼具“高”“新”特色的高企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强的企业群体,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创新发展浓度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如东深入实施高企培育“倍增”计划,出台《如东县高企培育库管理办法》,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源头培育,持续壮大创新企业群,构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

坐落于洋口镇的东力(南通)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甲基肼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受益于如东县科技局“育强攀高”一对一专项帮扶,企业顺利完成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级跳,独创的水合肼法生产甲基肼新工艺填补国内空白,核心产品甲基肼成功应用于新型运载火箭推进系统。

截至目前,如东已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6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家,另有250家企业列入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

着眼人才引育,激发创新活力

经过企业申报、资格审核、基本条件评价、如东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等环节,4月17日,如东县人才办为入选2024年“扶海英才”计划的22名优秀人才颁发扶海英才奖杯。

江苏纳特新能源汽车连接系统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军正是这22名优秀人才中的一个。入职江苏纳特两年多,李军正主持开发的冷成型用高强度特种铝合金线材,采用冷镦成型替代行业内纯机加工生产高强度铝制紧固件,将企业生产效率提高100多倍;负责研发的冷成型用高强铝材及其冷镦制品和储能焊接铝制接地产品赢得客户高度认可,助力企业迈入销售“亿元俱乐部”。

“凭借汽车传感器铝合金结构件工艺创新项目,我们获得了如东县‘扶海英才’计划150万元的扶持资金。”李军正感慨,如东对人才的支持是实打实的,资金的注入,将为团队拓展研发内容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专项扶持政策,助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如东可谓诚意满满:制定出台“人才新政70条”、“制造业创新30条”、“8090”如才回如计划;入选如东县“扶海英才”计划可享最高300万元项目资助;符合条件的人才最高可获16000元/月的生活津贴以及100万元的购房补贴……一项项针对性强、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政策,释放出如东重才、爱才、渴才的强烈信号。

同样入选如东“扶海英才”的还有南通朱雀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居涛,他带着科技成果来如创业,开发的高强度柔性轻质单晶硅光伏组件及配套移动能源系统已于去年5月正式对外销售。“我开发的这款移动式光伏储能系统突破传统范式,采用便携式设计,品类丰富,应用广泛。”胡居涛说,地方政府“有难必帮,无事不扰”的工作作风,让他能够安心搞研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年来,如东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创新与资源对接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服务机制,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在外人才驿站7个,引育国家级顶尖人才65人,人才总量22.1242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2541人。

聚焦科创项目,积蓄向新动能

“今年应税销售预计可突破亿元。”走进位于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独角兽医用内窥镜项目注塑车间,只见崭新的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上料、干燥、注塑、输送等工序一气呵成。“最近,我们新开发的可视软性喉镜、一次性医用膀胱肾盂镜已斩获5000多万元订单。”江苏独角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少阳介绍。

独角兽医用内窥镜项目总投资仅2亿元,却以“小而精”的姿态,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该项目投资方江苏独角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医用内窥镜领域和医用新材料赛道,拥有各类专利近百项,主打的可视化医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的麻醉、呼吸、重症、急救等领域,已通过美国FDA、欧盟CE等认证。

重点攻坚科创项目,提升发展含“新”量。今年以来,如东依托“科小二”服务机制,组建科技招商工作专班,下设4个专业化服务小组,构建起“产业专班+镇区平台”协同招引体系。截至目前,4个专业化服务小组化身“招商尖兵”,先后奔赴浙江、上海、山东等科创资源富集地区,实地对接洽谈56人次,视频会议对接10多场次,成功摸排到17个契合如东产业定位的项目源,其中,新装备类7个、新材料类6个、新能源类2个、生物医药类2个。

“我们既‘走出去’寻找机遇,也‘请进来’展示诚意,让优质项目看到我们的决心与诚意。”如东县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范海炜说,服务科创项目落地转化,如东出台科创项目申报认定、转化培育推进方案,优化工作流程,成立“科创项目确认、高企整体搬迁、高企申报转化和培育进规发展”四个服务专班,组织“科小二”科技招商服务团下沉一线,为企业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指导。今年以来,该县已认定科创项目53个,新注册科技服务业类企业12家,在手在谈项目4家。

本报记者 徐书影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