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倪方方
“王总,合作的老路子该改改了。”6月27日,在涟水县一家电器制造企业,江苏捍华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水燕平听闻企业回款出问题,向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建议。
作为当地“法律托管”律师,每隔一段时间,水燕平都会与企业面对面答疑解惑。水燕平告诉记者,初创型中小企业制度建设、合同管理一时难以规范到位,遇到拖延货款的客户,大多数只能电话催。“有的未订立合同,企业要钱往往靠磨嘴皮。能不能拿到钱,难说。”
“合同规范是企业抵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签合同时,一定要将条款约定清楚,还要列明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开户行等信息;遇到拖延货款发律师函催款,再不行就起诉维权。”水燕平说话间,在场的企业家们纷纷点头。
这是水燕平以律师专长服务社会的平凡一天。
翻开水燕平“七一”前夕日程表,6月28日,与团队研讨某公司股权纠纷案情;6月29日,去困境妇女家庭慰问;6月30日,租赁合同案开庭、接待顾问单位法律咨询……她的日程表总是排得很满,周六周日常常无休。
做律师16年,水燕平在公益之路上步履不停。据不完全统计,她带领团队免费办理妇女儿童等群体法律援助案件800余起,累计受众逾万人次。
“停不下来,乐在其中。”水燕平说,她有个习惯,只要是困难群众求助,来者不拒。
“水律师,请您帮帮我的孩子们!”几年前,李玉(化名)带着两个七八岁的孩子敲开水燕平办公室的门。水燕平一眼瞥见孩子时,他们眼神闪躲,透着深深的恐惧。
原来,李玉和丈夫王生(化名)离婚时,两个孩子抚养权归王生。然而,孩子却常常遭到打骂,偷偷给李玉打电话。水燕平立即为他们申请法律援助并亲自办理,通过走访派出所、村委会、邻居等收集好证据后,立即帮孩子申请人身保护令,很快法院为孩子下发人身保护令,同时启动变更抚养权诉讼。
如今,孩子回到母亲身边,头顶的阴霾渐渐消散。水燕平也完成了法律赋予她的使命,逐渐淡出他们的视野。“这个案子可能已经构成犯罪,不能简单归入‘家暴’,诉诸法律手段没什么可犹豫的。”水燕平对记者说。
做基层工作,有时候不能只教条地套法条,而要法理、情理并用。
“水律师,快来看看吧,80多岁的唐奶奶被赶出家门了。”几年前的冬夜,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把水燕平从会议室里“拉”出来。
水燕平驱车50分钟,找到在楼道里蜷缩着的老人。天色已暗,她苦口婆心地劝说老人的子女,终于敲开了紧闭的家门,让老人进了屋。
“谁来养老人,在多子女家庭有时候反而成了难题。”水燕平告诉记者,老人几个子女因一些家庭矛盾,都不愿尽赡养义务。她多次找到老人孙辈,通过他们做工作,最终子女们答应再次担起责任。“这个案子办得成,靠的不只是法律威严,还有血脉相连的包容,以及人们发自心底对和美家庭的期盼。”
公益服务越做越多,水燕平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她以律所党支部党员为核心力量,先后成立涟水县帼彤之家维权协会、水燕平维权快递工作室,做好普法宣传、个案维权,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的法律认知。近年来,她陆续获得“江苏省优秀公益律师”“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面对案件,沉着冷静、牢守底线;面对受援人,善于倾听、亲和有为,水燕平渐渐成为困难群众口中“稳稳的依靠”。“律师这个职业让我不惧挑战。”水燕平说得坚定有力。
这两天,水燕平和家门口的粮油铺老板约好,自掏腰包花1000元预订几箱牛奶、粮油。“孩子们放暑假了,都在家里,去看看他们。”
烈日下,水燕平胸前的党员徽章愈加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