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镇江援疆谱华章
2025-08-10 08:1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晏培娟 薛诚 钱飞 通讯员 李广啸 实习生 邵佳悦

“再也不用为开药花半天时间跑回团场医院了,家门口就能搞定,太方便了!”7月2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金山街道社区居民张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取药并测量血压后说。这座由镇江援疆资金1200万元打造的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今已成为周边居民交口称赞的“健康守护站”。它的投用,填补了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核心区基层医疗服务的空白。

从江河之滨到天山脚下伊犁河谷,两年多来,镇江市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扎根边疆、倾情奉献,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产业引导、民生保障改善、教卫提质、智力赋能、民族团结、文化润心“七大工程”。“要接续奋斗,展现更强‘镇江担当’,积极主动融入当地、服务发展,在加强产业协作、改善民生福祉、促进交往交流上,作出更大‘镇江贡献’。”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说。

精准赋能激活发展“新引擎”

在可克达拉经济开发区城北区,镇江援疆重点品牌项目——“润疆情”农特产品集中采购仓试运营便人气旺盛。致力于打造苏疆农特产品双向流通的“黄金通道”,该仓已与14家企业合作,上半年销售额已突破1300万元。“我们通过建仓、租金、配送补助等政策,实现‘所见即所得,下单即到家’。”该仓运营方新疆创锦供应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梦莎介绍,未来将进一步畅通渠道,让“疆味”“苏味”走进千家万户。

“家门口上班,每月多挣一千多元钱,还能照顾家,以前想都不敢想。”在76团唐锦织袜工坊,女工古丽米热熟练操作织袜机,笑容满面。在这里,已下线695万双袜子,创造产值1390万元,帮助基层群众人均增收超万元。针对边境团场妇女就业难题,镇江援疆工作组创新推出“企业+家庭工坊”模式,将工坊嵌入居民家中,实现农闲增收。

聚焦就业这一最大民生,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四师前方工作组因地制宜,精准实施边境团场增收试点、就业促进支持、农业发展赋能、引客来师市、产业发展升级“五大计划”,投入416万元建成3050平方米创业示范基地,每年拨款300万元联合镇江高校实施“丝路人才培训”,年均带动本地劳动力综合就业5000人以上,助力富民兴疆。

“要立足师市所需,携手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共同推动对口援疆工作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对口支援协作新局面。”镇江市市长徐曙海说。镇江市第五批援疆干部已组织小分队18批次赴京、沪、苏等地开展针对性招商,开展专项推介会37场,推动45个总投资257.83亿元的项目签约,众多项目跑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或投产的四师“加速度”。

汇聚涓滴之力托起“稳稳的幸福”

“援疆资金80%投向基层民生”,这是镇江援疆工作的一条“铁律”。两年多来,超6.5亿元援疆资金化作汩汩暖流,以“小而美”的民生实事,托举起边疆群众“大幸福”。

在68团,800万元援疆资金支持的安全饮水工程正全速推进。新建净水车间与7.4公里管网,年供水量提升至109.5万立方米,将彻底解决5000余群众“喝水难”问题。

紧贴兵团城镇化发展需求,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镇江累计投入6.6亿元援疆资金,持续推动实施安居工程,改善职工住房约2.6万户、200万平方米,同步升级供水、供暖设施,通过实施系列民生工程,助力四师26万群众喝上“放心水”、住进“暖心房”。

连日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现场一片忙碌,近30名施工人员不畏酷暑、抢抓工期。这一项目共投入援疆资金1100万元,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兵团分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点亮”企业职工多彩生活。

“要全力干好老百姓最想做的事,努力让老百姓得实惠,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镇江工作组组长徐申锋的话,道出了镇江援疆工作的初心。

在64团,八连、九连的“四项活动室”改建项目搭建起文化润疆新舞台;十三连新建的10公里田间道路,畅通了职工农忙运输路;十四连打造的“便民暖亭”为群众候车遮风挡雨……“镇江援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日子越过越有盼头!”64团九连职工刘丽娜感慨道。

智力援疆播撒“希望之光”

“沉浸式、跨学科的学习,让我们汲取了宝贵养分!”近日,12名完成镇江深度跟岗学习的四师教师满载而归。自“组团式”教育援疆开展以来,镇江援建的可克达拉市中小学已成伊犁教育的“后起之秀”。

2010年以来,镇江累计投入6亿元援疆资金实施31个学校项目,构建起“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职业教育特色化、高等教育创新化”的全链条体系。

今年5月,在镇江援疆医疗团队支持下,四师总医院肾病风湿科成功实施首例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以精准微创技术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驾护航。

镇江深入实施“教卫提质行动”,推动7所江苏高校与师市开展合作,为师市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引进研究生、副高职称以上“专需柔性引才”150人以上,有效补齐高层次人才短板,助力四师打造教育医疗高地。

为推动受援地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四师前方工作组持续深化与江苏高校合作,强化人才支撑,安排650万元资金,围绕招商引资、社会治理、自贸区建设等急需领域,组织25个班次、1000余名党员干部赴江苏及发达省份考察调研、跟班学习、专题培训,加速能力提升,助力四师全面筑强人才支撑。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