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连杰
“现在社区食堂每天都有热乎饭,政府还给补贴,我们老年人吃饭不愁,日子越过越舒心!”8月18日,家住亭湖区毓龙街道的王大爷道出我市众多老年人的心声。近年来,我市财政部门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通过政策完善、资金倾斜等多重举措,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全市连续三年累计投入18.4亿元支持养老服务发展,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温暖。
政策先行搭框架
制度保障强根基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是“指南针”。为让养老服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市财政部门联合民政、卫健等部门,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文件,构建起覆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全链条政策支撑体系。
《盐城市市区尊老养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与标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盐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聚焦居家社区养老这一主流模式,从设施建设、服务提质等方面绘制“路线图”;《长者幸福食堂和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助实施细则》为社区养老服务载体“输血补气”,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破解养老行业“用工难”瓶颈。这一系列政策如同细密的“制度网”,为养老服务体系稳定运行筑牢根基。
补贴精准惠民生
服务落地暖人心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我市财政部门将各项优待扶持政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政策温度。
尊老金发放方面,财政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核实发放对象,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时足额领取,从80岁以上高龄老人到特殊困难群体,无一遗漏;针对养老服务机构,在设施建设阶段给予一次性补贴,同时根据床位数量、服务质量等发放运营补贴,鼓励机构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多家养老机构通过补贴支持,新增护理型床位超千张;为激发养老从业人员积极性,财政部门落实岗位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激励政策,让护理员“干得舒心、留得安心”,间接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度。
家住盐都区的李奶奶因行动不便长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员每周上门三次提供助浴、理发等服务。“这些服务政府补贴后自己花不了多少钱,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李奶奶的话,道出了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
专项资金强支撑
养老质量再升级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底气”。2022年至2024年,全市18.4亿元养老服务投入中,市级财政专门安排的1.9亿元尊老养老专项资金,如同“强心剂”注入养老服务各环节。
尊老养老专项资金一部分用于支持长者幸福食堂建设运营,目前市区建成运营30余家长者幸福食堂,日均服务老年人超2000人次,每餐饭菜价格经补贴后为10元左右,一顿“热乎饭”,让老年人吃得实惠、吃得放心、吃出满满“幸福味”;另一部分投向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升级,新增康复护理室、文娱活动室等功能区,配备智能护理床、健康监测设备等,推动传统养老服务向智慧化、精细化转型。
“以前社区养老服务站设施简单,改造后不仅能看病康复,还能唱歌跳舞,我们天天都想来。”谈起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中心,盐都区潘黄街道的张阿姨赞不绝口。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从政策体系到资金保障,从机构养老到居家社区服务,我市养老服务网络越织越密。随着财政投入的持续加大和各项举措深入推进,将有更多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在温馨祥和的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