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君健
盐阜大地上的每一处英烈命名地,都是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
1941年11月,在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一群荷枪实弹的日伪军押着一个遍体鳞伤、拖着铮铮作响铁镣的汉子走到伍佑荒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汉子的口号声划破黑夜长空,敌人惊恐地将他推下事先挖好的坑,埋上土……他,就是盐阜地区原盐东行署主任方强同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大丰区新丰镇方强社区居委会,追寻烈士足迹,聆听时代新声。从碧血丹心的烽火岁月,到产业兴旺的振兴图景,再到青春接力的为民实践,方强之名如丰碑矗立,辉映着薪火相传的信仰之路。
【战火魂】
血火淬炼铸丰碑
笔直的道路从南延伸到北,两旁挺拔的树木静穆沉稳,道路尽头,纪念碑“方强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刚劲有力,一个巨大的红色五星耀眼夺目……纪念碑后面并列着三座墓碑,中间一座就是方强烈士墓,另外两座分别为唐齐贤烈士墓和程步凤烈士墓。在纪念碑东侧,还集中安葬了100多位牺牲的烈士。
方强,原名袁文彬,字志远,1901年出生于上海青浦。抗日战争爆发后,袁文彬被安排在中央翻译局工作。
1940年冬天,袁文彬接受党组织指派,带领新四军民运工作队来到盐阜战场开辟新区。他被分配到盐城二区伍佑东部的斗龙港北岸地区,为了隐蔽身份,袁文彬化名为方强。
方强的到来,使得原本沉寂空白的盐东大地活跃起来,像黄海浪潮一样掀起抗日的怒涛。方强常常早上出去,晚上才回来。他深入农户家中,跟农民一起剥玉米、种地,一边劳作一边拉家常,同时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1941年10月,盐东行署成立,方强任主任。在积极筹备成立盐东县人民政府时,不幸遭遇日伪军突然袭击,方强在突围中被捕,几经严刑逼问,他自称是大陆洋行的管账商人,始终没有暴露真实身份。党组织获悉方强被捕后,积极组织营救。就在方强即将获释时,不料一个汉奸见到了他,为了升官发财,指认他就是新四军民运队队长、盐东行署主任方强。随即,方强被日寇重新收押,并加以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铮铮傲骨令敌人胆寒。最后,丧心病狂的日寇把方强活埋于伍佑东郊荒野中。那一年,方强40岁。
方强虽然牺牲了,但他的光辉形象、革命精神一直活在人们心中。烈士牺牲的消息传出以后,盐阜地区的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无不悲愤填膺。周恩来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十分惋惜,他对这位黄埔军校的优秀学生印象深刻,痛心地长叹一声:“袁文彬是个人才啊!”
为了表彰和纪念方强烈士,这片他生前战斗和生活过的土地被命名为“方强”。84年过去,这片土地从未忘记英雄的名字。每当清明时节,长长的祭扫队伍穿过松柏,孩子们将鲜花轻轻地放在墓前。“仅去年一年,展陈馆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5000余名。”讲解员王萍说,2023年清明期间,展陈馆还迎来两位初次到访的烈士后人,在送上花圈的那一刻,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振兴图】
丰沃之土展新颜
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方强人将红色血脉转化为发展动能。走进位于社区东北角的江苏和诺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熟练操作,一批批精密机械部件即将发往外地。
“我们生产的活塞空压机零件远销国外。”公司负责人陈云锦的语气里透着自豪。作为扎根当地20余年的加工企业,陈云锦最初从四五个人的小作坊干起,一路发展到拥有三间大厂房、员工超50人的现代工厂,去年更是实现企业开票超千万元。“创业过程中,社区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支持。”在陈云锦看来,当地不仅为企业就用工问题牵线搭桥,在用地等方面也提供很大助力。时至今日,乘着大丰作为全国最大的小型空压机出口基地的东风,陈云锦的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时刻回馈着这片红色热土。
当视线投向田野,夏日的旭升家庭农场稻浪翻滚。“今年稻子长势不错!”51岁的农场负责人王旭升喜不自禁,“我以前是开农机的,2013年开始承包土地,2016年在社区支持下,承包700多亩土地办家庭农场,2023年又投资100多万元,新上粮食烘干加工线。”王旭升不仅是种田高手,更是科技达人。为了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效率,他自费学习无人机操作,施肥、撒药、监测……原来五六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一年下来,光成本就能少20万元。”王旭升干劲更足了,他表示将稳步提升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方强社区居委会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以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科学定位、高标谋划,形成纺织服装、机械铸造等支柱产业,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优质啤麦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24年,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0万元,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
【青春志】
服务暖流润民心
红色基因的生命力,是在时代脉搏的跳动中汲取力量,流淌成社区深处温热的暖意。
32岁的王书萍是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代办员,从小听着方强烈士故事长大的她,毕业后走上了为民服务的岗位。在与社区民政主任陈海洋的一次走访中,他们得知辖区内有一名13岁的女孩因为母亲去世、父亲长期住院,生活面临困境。为此,他们多方奔波协调,将女孩交由亲戚暂养,解决了其生活学习等诸多困难。“小孩自从换了新环境,性格变开朗了,成绩也大幅提高。”王书萍回忆,几年前,一位女士为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每月通过社区定期捐款给对方一家,而社区工作人员便成了特殊的情感纽带,持续传递着这份爱心。“金额虽然不多,但却是群众对我们实实在在的信任。”王书萍表示。
2023年,对于方强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年份,始发于盐城市区的32路公交车通到这里,居民出行不便的历史成为过去。眼下,20分钟一班的公交车正载着欢声笑语穿梭于城市、乡村之间,这背后凝聚着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尽职担当。
“方强烈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方强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张卫东表示,将通过讲好烈士故事、用好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以实际行动续写为民服务的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