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曾浩然)5月21日,我市举行2025年六五环境日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果。
2024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美丽盐城建设为统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向好,环境空气综合指数3.32,居全省第二,其中,9月份环境空气综合指数排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八,全年优良天数共计317天,优良率达86.6%,居全省首位。
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位于全省第一方阵。流域地表水方面,17个国考、51个省考以上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主要饮用水源地方面,全市13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安全稳定,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海洋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春季、夏季和秋季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分别为64.3%、97%、73.7%,年均优良海水面积比例为78.3%,优于年度目标14.8个百分点。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部署,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市生物物种数逐年增加,截至2024年底,共记录物种数4759种,相较2023年底增加67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1067种,陆生脊椎动物526种,陆生昆虫1028种,水生生物2138种。
鸟类多样性更加丰富,沿海新发现栗耳短脚鹎、凤头鹰、赤颈鸫、宝兴歌鸫、环颈潜鸭5种鸟类。
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中有升,麋鹿种群数量达8216头,小青脚鹬数量达2440只。
会上,市生态环境局还就《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美丽盐城建设、生态环境执法等方面情况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