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深入推进“一表通”改革为基层减负
2025-11-24 07:51: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王岩 见习记者 李立晨

临近年底,基层往往会遇到“报表扎堆”的情况,不过,今年有了新变化。记者近日来到睢宁县古邳镇,该镇妇联主席陈春红的一句感慨,道出了基层干部们对“一表通”改革的真切感受,“以前10个部门要数据,村里得报10遍,现在一张表全搞定,能腾出更多时间服务村民。”

今年6月,省数据局会同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等9个部门联合发文,启动“一表通”改革,实现基层数据“一次填报、动态更新、多方共有”。徐州市迅速响应,搭建报表管理架构、推进报表精简整合,选定睢宁县古邳镇、邳州市碾庄镇、贾汪区汴塘镇、鼓楼区丰财街道、铜山区新区街道作为试点,打响围绕“一张表”的基层减负攻坚战。

报表冗余:基层工作的“数据枷锁”

“不同科室要的表看着不一样,核心数据却多有雷同,仅消防安全相关报表就有6张。”古邳镇党委副书记高胜直指基层工作曾面临的痛点:报表交叉重复,数据共享存在壁垒。

一项工作尚且如此,当多个条线工作汇聚到基层,数据报送的压力可想而知。以古邳镇为例,县直10个重点部门曾向乡镇统计240个数据项,而镇里自行梳理的需上报数据更是多达341项。重复填报、多头报送让基层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类似的情况,让基层深受困扰。邳州市碾庄镇相关负责人直言,“统计年龄时,是按户口本、身份证,还是社工档案为准,不同部门数据统计标准不一,这让基层工作者无所适从。”此外,数据更新不及时、共享机制不完善、抓取数据难度大等问题,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更导致数据“打架”,影响治理效率。

多表合一:破解困局的“减负密钥”

破解繁冗的“数据枷锁”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徐州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摸索出各具特色的实践路径。鼓楼区丰财街道跳出“就报表改报表”思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赵欣曼介绍,“我们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多项数据信息,企业开办只需填一张表即可由后台协同办理。”据统计,该试点事项申请材料精简超60%,部分实现“零材料”办理,审批效率提升过半。

“多表合一”成为“减负密钥”。古邳镇推出“两减一合”工作法:组建专项工作组对所有报表逐表分析、逐项甄别。睢宁县大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卓飞告诉记者,“我们清理重复数据122项,整合关联数据11项,最终将10个部门240张需求报表压减至113张,镇级报送报表从341张精简至163张。”

立足实际、精准发力,徐州推动“一表通”改革落地见效:新区街道通过梳理644项报表建立台账,完成36个平台账号采集,为数据对接筑牢基础;汴塘镇全面梳理各类报表夯实数据底账,联动“汴民办”小程序减少基层数据二次录入。试点第一阶段,徐州按照“取消一批、整合一批”的思路,对2067张报表进行精简整合,报表数据项压减超50%。

数据贯通:基层治理的“活力引擎”

数据“瘦身”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贯通共享、赋能基层服务。古邳镇一方面对接省级“一表通”平台推进数据共享,另一方面活用“数字古邳”数据平台,让劳保、民政、退役军人等高频事项数据互通,一键即可调取。“以前要个数据得跑断腿,现在线上就能协调,办事效率提高太多了。”古邳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沈丹说。

报表“减”下来,服务更要“沉”下去。古邳镇还创新推出“干部下沉+数据赋能”模式,让基层工作者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如今,无人机发现的河道污染、森林防火等隐患,可通过数字平台直接交办,群众“随手拍”“微心愿”也能快速响应处置,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

碾庄镇依托650余个监控、412个烟感报警器等感知资源,联动“智汇红巷”动态数据。“数据的更新与抓取,方便基层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握孤寡老人、五保户、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情况,让走访服务更精准高效。”碾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坚持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坚持做好减负、赋能辩证法,把为基层减负作为关爱基层、提升基层的有力举措。”徐州市级层面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召集人表示,通过统筹推进“一表通”试点建设、机关工作人员常态化下沉、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持续为基层松绑降压、鼓劲赋能,推动在广大基层形成“应减之负”减到位、“应尽之责”担起来的生动局面。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