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大批鹭鸟在泗洪洪泽湖湿地临淮段栖息、觅食。 许昌亮 蔡敏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 本报记者 杨玉梅
11月中旬,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宛如画卷。就在10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新一批22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泗洪洪泽湖湿地跻身其中,成为此次我省唯一入选的湿地,为江苏省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再添一张“国字号”生态名片。
保护区总面积75万亩,其中核心区15万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多种候鸟迁徙通道的密集交汇区。这里分布着滩涂、河流、沼泽、湖泊等,天然生态系统完好,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家园。
20世纪90年代初,洪泽湖周边渔民纷纷抢占岸边滩涂,向内湖筑坝进行围网养殖,湿地水面围网连片,木桩林立,养殖网箱星罗棋布。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加之蟹、鱼的大量排泄物与残留饵料腐化,湿地水质日渐变差。
从2008年开始,泗洪县拿出10多亿元资金,逐步征收拆除泗洪洪泽湖湿地养殖网箱,累计完成退养面积26.62万亩。地方通过培训技能、提供岗位等措施,妥善解决上岸渔民的后顾之忧。
县里每年春季组织人员在退养区域种植莲藕、芡实、菱角等水生植物,通过人工恢复湿地,既净化了水质,又给湖泊水生生物搭建了栖息平台。
此外,泗洪县连续多年举办“洪泽湖放鱼节”活动,每年向洪泽湖放流鲢、鳙、蟹等各类种苗10万尾左右。
环境好不好,鸟儿会用翅膀来“投票”。如今,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内的鸟类已从2013年的147种增至目前的240种,鸟类总数也从20余万只增长到80余万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