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董鑫
通讯员 沈长海 朱晓伟 查祥珅
11月初,兴化市爱心公益协会会长万再英,再一次按计划“搬家”——这一次,她的志愿服务阵地,从昭阳街道长安社区,延伸到了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
作为获评不久的“江苏省志愿服务之星”,万再英11年间累计牵头开展爱心服务活动130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过去6年,长安社区是她开展志愿服务的大本营:组建“爱心小屋”、开办困境儿童公益辅导班、打造高龄老人爱心洗衣坊……“社区志愿‘小服务’,赋能基层社会‘大治理’。”长安社区党委书记吉娟对这个“合伙人”赞不绝口。
今年初,兴化市委社工部找到了她,“能不能走出去,把志愿服务的半径拉长些?”“能,但是……”万再英有些底气不足。“资金、人员、场地、服务项目等,我们来想办法,你们只管放心去干。”兴化市委社工部部长徐德龙的话,给她吃了“定心丸”。
很快,“兴有爱 愿同行”主题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正式启动。
5月端午节前夕,服务团队走进沧浪社区。包粽子、编五彩绳之余,卫健、民政、住建、团委等部门还“组团”前来,带来爱心义诊、免费理发、养老金认证等服务。
11月5日,文林社区专场,志愿者不仅现场服务,更入户排查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家中燃气、电器安全隐患,陪老人聊天解闷。“以前我们只能简单为老人测血糖、量血压,如今卫健部门加入,医生能为老人的饮食等提供科学建议,实现‘防病于未然’。”万再英欣喜于团队的成长。
从长安社区出发,到沧浪社区、新义社区……“兴有爱 愿同行”主题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已经走进城区8个社区,累计服务群众达3000人次。“志愿服务要向专业化转型,协会成员也要不断学习培训,争做志愿服务的‘多面手’。”在一次次“搬家”中,万再英不断成长。未来,她计划给老人提供“组团”上门服务,包括洗衣、理发、陪聊等,实现“一次上门、多元服务”。
进入冬天,天气渐寒,而万再英“搬家”的温暖故事仍在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