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着力推进技术和产品升级,抢占光电产业新高地
2025-08-07 09:23: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王正喜

一束光,可以做什么?

中科宝溢视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车间里,一束直径不足头发丝百分之一的激光,以每秒数万次的频率在特制薄膜材料上雕刻着。当这层薄膜贴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上,如同为每个工业零部件装上了独一无二的“数字指纹”。

光电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徐州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一家家企业追光而遇,汇光成炬,加快抢占光电产业新高地,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追光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聚变”

过去提起徐州,人们想到的是煤炭与工程机械;如今,这座城市正以“光速”刷新标签——先导电科的ITO靶材正把“中国芯”装进全球每一块显示屏;上达半导体的COF基板悄悄让“日韩技术霸权”破防……这束光,照亮的不仅是产业升级的路,更是一座老工业城市的追光故事。

作为光子学与电子学的交集领域,近年来,徐州光电产业开启高速增长模式,追“光”逐“电”不止步,持续释放创新势能。

上游材料“靶”向突破。先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被美日“卡脖子”的ITO靶材做到全球出货量第一;江苏迪丞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的钛靶让手机后盖镀出“土豪金”;江苏绿人半导体有限公司的OLED材料突破国外专利壁垒,7家材料企业已构建从蓝宝石晶体到柔性PCB的完整矩阵。

中游设备“硬”核创新。徐州凯成科技有限公司的蓝宝石抗划伤测试仪,让“果链”企业用上徐州标准。江苏源康电子有限公司用AI检测将电路板合格率提升至98%,江苏实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CVD设备核心部件打破国际垄断,智能工厂正成为产业标配。

下游应用“屏”实力出圈。江苏上达半导体有限公司的COF基板让京东方、夏普用上“中国膜”;江苏中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显示玻璃让大楼幕墙变身4K巨幕;徐州光引科技有限公司的“芯片级光谱仪”重塑医疗检测范式,让光通信芯片应用场景持续裂变。

上下游企业合力,推动国产光电产品替代加速。实为半导体专攻CVD加热盘,7×24小时“保姆式”服务,让国产设备也能“高精尖”;徐州凯成科技有限公司600台(套)智能装备搬进蓝宝石晶片车间,专利一拿一大把,苹果手表盖板、手机摄像头保护片统统“徐州造”。

闪光

产学研深度融合,激活创新动能

在徐州光电产业追光路上,科学家+企业家的“双螺旋”组合,让实验室的“光子”变成企业的“票子”。

位于徐州鼓楼创芯谷的光引科技,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李昂博士创立。5月15日,在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2024年度中国十大光学产业技术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光引科技自主研发的“芯片级微型光谱仪”,在156个申报技术中脱颖而出,斩获创新奖,让“徐州智造”在光电产业领域大放异彩。

孔伟华是兰州大学物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深耕各类PVD溅射靶材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近20年。他创办的江苏迪丞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PVD靶材的生产企业,正在打造中国溅射靶材新名片。

在先导电科的背后,有一位坚韧不拔的“60后”创始人——朱世会。在国企工作期间,为改变高纯度稀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垄断的局面,他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2023年,先导电科在徐州高新区设立了大型的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成为徐州市首家引进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如今,先导电科把ITO靶材做到全球出货量第一,手机、电脑、电视的透明导电层“中国芯”越来越多。

“我们不做快消风口,就啃国家需要的‘硬骨头’!”这些追光者们用“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让徐州“追光者”成为“造光者”。

聚光

“三位一体”加速聚链成群

面对光电产业“规模偏小、终端不足”的短板,徐州打出“组合拳”,政府政策、资本、人才“三位一体”精准滴灌。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资本的“陪跑”。徐州高新区积极打造“高科金汇”基金池品牌,扶持先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参与中科宝溢天使轮融资,还通过配套人才公寓,定制化徐州光电产业园厂房,让重点光电项目“拿地即开工”。

专精特新企业遍地开花,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效应。邳州市以“链式思维”招引构建产业生态,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崛起”的发展格局。拥有国内唯一10纳米级高端COF生产线的江苏上达半导体有限公司,专注于半导体设备服务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的江苏实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光电企业齐聚邳州,推动光电产业链集聚发展。

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光电走廊”特色园区加速成型。集中了生产智能显示玻璃的江苏中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端靶材的江苏东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供应链企业,形成从靶材、设备到组件的完整闭环。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徐州光电行业的人才“强磁场”效应初步显现。企业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徐州设立光电联合实验室,实施“一人一策”引进顶尖团队,光电产业人才库已突破2000人。

一束光也可以形成“链式反应”。徐州用“材料—设备—器件—终端—场景”的七彩光谱,让每一束光都触发下一环的创新裂变:从靶材突破到设备升级,再到柔性线路、智能显示、光通信,环环相扣,链链生金,最终汇成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洪流。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