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张文东 刘晓莉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徐州市贾汪区的江苏金彭集团有限公司,大厅LED屏上展示的一句英文欢迎词格外醒目。金彭国际产业平台总经理周杰,当日正陪同孟加拉国Trade Intercontinental公司采购团队参观企业,并商谈生产线在当地落地的具体细节。
“这一周,我们连续接待了来自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的11组客户,或洽谈海外工厂建设,或来了解产品信息,已成交4笔大单。”周杰告诉记者,尽管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变幻莫测,但企业提前重点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销售所受影响微乎其微。
金彭集团是一家生产电动两轮、三轮、低速四轮车以及高速汽车的全品类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于2018年首次在土耳其注册进出口贸易公司,迈出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截至去年,其全品类产品出口近70个国家,全球产品及品牌代理商超过2万家,海外销售额过亿元。
泰国组装工厂即将投产,4家海外工厂/仓储正在筹备;全年计划在全球新落地70家电动车海外直营店;年度全品类新能源产品海外销售额预计增长80%……“未来我们电动三轮车和低速汽车的出口规模,要做到全国第一。”周杰说。
这样的自信来自哪里?“以电动低速四轮车为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头乐’,我们的产品已经通过欧盟所有国家以及东盟大部分国家L6e、L7e上牌认证,市场潜力巨大。近日与罗马尼亚一家公司谈妥的订单,金额超过2000万元。”周杰说,为精准满足海外市场需求,企业还针对能源匮乏地区研发下线了光伏一体车顶电动三轮乘用车,将投向非洲市场。今年的广交会上,公司日均接待客户超1200人次,收获170余个意向订单,锁定7款热门车型,订单总量超千台。
“面对国际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在战略上作出适时调整。”该公司联席总裁李伟告诉记者,集团原本只有一家海外贸易公司,如今在贸易公司基础上成立国际产业平台,并在各子公司设置外贸职能部门,产业平台与各职能部门形成上下联动的矩阵,让企业“扬帆出海”的底气更足。
企业对产品质量近乎“偏执”的要求,也是其制胜国际赛道的重要法宝。在企业徐州生产基地5G智能工厂内,立体化生产线持续运转,空中的吊臂将车架、外壳等零部件运送到各个工位,组装完成后,车辆自动输送到下一个环节进行检测,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个生产工艺全部实现自动化。
近年来,金彭不断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在动力系统、底盘系统、智能系统、安全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累计获得500余项专利。“技术领先,质量过硬,我们不惧任何风浪。”李伟说,面对海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就是要用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国际消费者的信赖,展现中国品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