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内打造300亿级产业集群 无锡竞逐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
2025-05-10 07:54: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魏 琳

继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成功举办之后,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再次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

4月24日至26日,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举行。100余家科研团队、知名企业及高校的代表携150多台机器人参与比拼,贡献了机器人“选手”宣誓、2V2机器人足球赛、格斗机器人“近身搏击”、AI下棋机器人“团战”人类等一个个“名场面”。

这场机器人版的“武林大会”,为无锡带来了泼天流量,也打开了这座工商名城产业创新的新天地。站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的起点,无锡面向未来立下“小目标”:力争在3年内集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200家,打造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不少于300个,建成300亿级产业规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更快:集智攻关汇聚技术创新“强磁场”

国内首台人形投篮机器人“铁墩”投篮精准,成功“打败”多位挑战者;机器人“小蟹”挥毫泼墨,用灵活的机械臂控制着每个笔画的走向,颇有书法家的风范;全球首款“肌肉外甲机器人”为一位行动不便的体验者提供助力,让体验者重获“独立行走能力”……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上,多个“无锡造”具身智能机器人“大秀拳脚”,展示出无锡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

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4年,无锡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572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57%,位居全省第一。无锡已在人形机器人伺服系统、关节模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了一批特色产品。

以伺服电机为例,在机器人“半马”中夺冠的人形机器人“天工”,其伺服关节供应商之一正是无锡企业意优科技。“我们专注做一件事,将一体化关节的性能做到极致,并尽可能降低成本,进而促进智能机器人大规模普及。”江苏意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则讵说,企业研发的ProServo系列微型伺服关节,其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集智聚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去年,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落户无锡,三地携手,主攻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灵巧运动的“小脑”,目前研究院团队规模已超百人,申请发明专利超50项。惠山区借助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等大院强所技术支撑,成功孵化出一批深耕机器人领域的优质企业。运动会期间,惠山、锡山等板块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机器人训练场等。

更高:链式发展培育产业主体“新引擎”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和汽车产业具有高度相似性,拥有规模超2000亿元汽车产业集群的无锡,具备着向机器人产业平替“换道”的优势基础。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精准把握机遇,奋力抢滩万亿新蓝海。

深耕制造业产线集成技术40余年的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将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战略发展方向。“公司成立人形机器人事业部、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与应用实训基地,与优必选科技合资设立的无锡优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无锡市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天奇股份人形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郭大宏说,公司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规模化落地,目前已为20多家客户提供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

龙头企业加速突破,不少“无锡牌”优势产品也正以零部件供应的形式切入具身智能的新兴赛道。深耕汽车零配件的无锡贝斯特成立子公司宇华精机,布局线性执行器核心部件滚珠丝杠;无锡汽车龙头华光和万迪动力合资成立蔚瀚智能,专注谐波减速器研发生产……一条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逐渐成形,一批产业链上的无锡本地头部企业顺势结成“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积极开展从研发、制造到市场的协同合作。

抢抓人形机器人产业风口,无锡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的产业发展模式,聚焦人形机器人中试、制造、研发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差异化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中,园区以机器人制造为产业主导,以“投融建运”一体化模式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一、二期将于今年底投入使用。本次运动会上,外骨骼机器人、管网运维机器人等6个产业合作项目签约入驻园区。

更强:多元探索打造场景应用“主阵地”

运动会上,机器人积极“动起来”,用行为数据持续反哺算法模型;赛场之外,机器人被成功“用起来”,推动百模千态赋能千行百业。

去年10月,无锡优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栈式无人物流解决方案进入比亚迪汽车长沙工业园试运营,首次实现人形机器人与无人车协同作业;今年上半年,在无锡工业具身机器人产业园落地的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为东风柳汽提供2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服务于汽车整车制造,这将是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场。

2024年,无锡正式把人形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随着创新应用加速破局,人形机器人开始从“高难度工业场景”向“高频次民生场景”渗透。

在长宁社区服务中心,国内首款智能养老机器人“大头阿亮”正在和老人们聊天。“银发经济叠加人工智能应用,前景无限。”江苏艾雨文承养老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冉承龙告诉记者,自去年在上海老博会首次亮相以来,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大头阿亮”开启了全球之旅。

在无锡,一股机器人场景探索应用的风暴悄然刮起,各类具身智能机器人化身车间技术工、安全巡逻员、教育服务人员、咖啡师、追星“粉丝”……为生产生活带来新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等专家学者,在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期间作主旨报告时都表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未来在多个领域都将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和重要的发展前景。

本届运动会上,人形机器人电池工厂场景应用项目、中小学教育领域人形机器人采购项目等7个采购意向项目签约,同时无锡面向行业发布了近300台机器人的需求清单。从工业制造领域到安防、教育、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容。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