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进小区,焕活基层治理新生态
2025-07-01 08:13: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林元沁

清晨,阳光透过树枝洒在宜兴市新庄街道王婆社区宜兴景湖A区绿荫长廊上,几位居民悠闲地聊着天。不远处的小区党群服务驿站里,暑托班上传来了孩子们清脆的歌声。

“很难想象吧,就在两年前,这个拆迁安置小区还是路面破损、绿化荒芜、公用设施少且老旧,居民投诉时有发生的‘矛盾窝’。”王婆社区物管站物业经理闵鑫提起过去直摇头。“如今,居民的诉求通过‘微心愿’形式被小区党支部领题,再由多方协力解决,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说到这里,闵鑫的眉头舒展开来,“现在,小区业主满意度高达90%。”

变化的密码,就藏在无锡市全面推行的“把支部建进小区”行动中。近年来,无锡市委将全面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局性、牵引性工程,坚持创新组织架构、严密组织体系、强化组织功能,促进党的“神经末梢”和城市治理基础单元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今年以来,进一步落实省《“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和市《关于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七个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持续攻难点、破堵点、扬优势、补短板,不断深化“把支部建进小区”各项工作,形成以“党旗红”引领“治理优、生活美”的生动图景。

近日,本报记者前往无锡多个社区和小区探访,解码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架构重塑

织密小区治理的基层组织网络

“小朱书记,我们正在等你呢!”6月24日下午,新吴区新安街道云湖社区天骄铭邸小区党支部书记朱铖熠刚迈进门,就被几名党员楼栋长拉住。在这间小区党群服务驿站里,一张公示板格外醒目:5名社区干部、12名居民楼栋长、43名楼道党员信息被清晰列出,社区居民一进驿站就能看见。

朱铖熠另一个身份是云湖社区的社区干部,对于被组织派来下沉小区这样的安排,她打心里高兴。“社区一共有3756户、5000多人,而社区干部加上聘用人员不过11人。过去,老百姓有事也常找到社区来,但推进起来总有个轻重缓急。如今,党组织深入到小区,居民和我们几乎天天都碰面,大小事随时都能商量。”

“‘把支部建进小区’的探索,对于像无锡这样城镇化率较高的经济大市而言,的确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薛莉认为,城镇化起步早、规模大,意味着城市基层治理也相对更早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城市社区普遍面临服务半径过大、社会服务资源投入有限、服务供给不足,居民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对社区事务的关心程度和参与热情都不高等问题。“从实践来看,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先行是关键。”薛莉说。

如何将治理和服务的触角下沉到更小单元?无锡的破题思路很鲜明:把党组织触角从社区延伸到小区、街巷、楼栋,推动党的“神经末梢”和城市治理“基础单元”深度融合。“我们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原则,根据党员数量和治理实际,以小区为单元、以单独组建为主要方式,普遍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同时,充分尊重基层实际,对于已经成立并运行良好的实体型党支部予以继续保留。”无锡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无锡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1+6”系列文件,以“整体谋划、分步实施、分类施策”为总体思路,系统构建工作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带动全市各地各部门主动思考谋划,系统集成创新——

新吴区构建“纵横协同、全面覆盖”组织体系,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四级组织架构,组建小区党支部279个,实现城市小区全覆盖。滨湖区深化“一支部一阵地”体系功能建设,积极整合链接周边资源,实现组织嵌入、功能相融,推动党的组织力量一贯到底。宜兴市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有效保证小区治理的每一个层级都有党员身影,每一个决策都有党员参与。

目前,无锡全市已初步构建起“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大支部”组织架构,共设立2774个小区党支部,建成小区党群服务驿站579个。

因地制宜

打造家门口党群服务“新场景”

“把支部建进小区”的核心价值,最终体现在民生服务的提质增效上。根据商品房小区、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商圈小区、集宿区等不同领域、地域的实际情况,无锡因地制宜提升小区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批有特色、有温度、有人气的“家门口”党群服务阵地竞相涌现。

“这个食堂真‘神奇’,不仅能轻松自取、刷脸秒结算,后台软件还会通过微信自动推送结算清单和营养分析报告,健康、便捷又实惠。”在小区里的全龄健康膳食智慧助餐中心,居民王大爷乐呵呵地分享他的用餐心得。

发生在滨湖区蠡园街道西园社区西园里中心片区小区的平常一幕,却是居民们从前最憧憬的理想生活图景。

蠡园街道西园社区党委书记朱敏宇说,开展“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之初,恰逢西园里中心片区小区启动老新村改造,小区党支部联动支部党员、党员楼栋长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改造后的综合载体功能布局设计展开充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西园里中心片区小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39.15%,居民们在功能布局和服务上更倾向于小区内的就餐、养老、休闲活动等内容。“我们秉持小区党建工作要注重服务于最普遍群体的原则,充分吸纳居民意见,创新嵌入中西医诊疗服务模块,同步建成24小时党群服务厅,搭建居民与党群联盟单位的直通桥梁,形成精准对接机制,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如今,在小区的中心地带,一个名为“蠡想家YUAN”的社区生活空间全新亮相。一楼井然有序地设置文体娱乐、警务治安、全龄段助餐等区域。步入二楼,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内,健康专业评估室、日间照料室、康复护理室以及康复训练室等多个功能区域一应俱全。“在西园里,‘老’已不仅是老新村与老年群体的代名词,更代表老朋友、老党员与老伙伴的温情联结。”朱敏宇笑着说。

小区里的党群服务阵地,关键在于实用、好用。滨湖区创新制定小区党群服务阵地“滨锋驿家”建设标准,通过明确功能布局、运行机制等8项具体举措,推行“一引三自”运行模式——党支部引领,活动自主举办、人员自主确定、经费自主筹集,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更对味的一站式服务,切实做到聚人气、暖民心。全区已建成“滨锋驿家”36个,培育出老旧小区“稻花厢邻”、安置房小区“乐汇仙河”、商品房小区“吉式生活”等15个小区党建品牌。

仲夏时节,漫步惠山区长安街道理想城市花园小区,一座名为“惠南花园·叁野集”的社区花店正吸引着往来居民驻足流连。在小区党支部的协调下,这片曾经荒芜冷清的边角地焕发新生,蜕变为社区里的一处活力新业态,不仅为居民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还创新性地将时令鲜花纳入志愿服务兑换体系。芬芳绽放的不仅是花朵,更是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生态。

“敢于创新服务,正是得益于组织的坚强赋能。”理想城市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华涛说。今年以来,惠山区委组织部开展“一方美好”小区微改造行动,引入阶梯式项目奖补模式,支持小区党支部开展“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小区空间改造。同时,持续为小区党支部赋能,小区“微改造”突出“短平快”特征,创新滚动式推进模式,结项后3个月由组织部门根据服务质效予以奖补,推动微改造项目既建好更用好。目前,惠山区已立项微改造项目12个,涵盖便民设施升级、文化空间营造、智慧服务提升等不同类型。

只有多元保障、创新服务,“把支部建进小区”才能行稳致远,群众才能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鼓励各个小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统筹现有阵地资源,因地制宜推进‘一小区一支部一阵地’建设,建好用好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无锡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坚持钱往基层投、事为基层做、力向基层使原则,各级组织部门通过党费划拨、财政扶持、专项补助等方式,为小区党支部提供必要经费支持。

机制创新

找准凝聚治理合力的“关键钥匙”

面对小区治理的痛点难点,无锡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统领作用,链接各方面各领域资源力量,增强小区治理的“磁场”效应。

“19栋周边行车动线不合理,高峰时段易拥堵。”这是惠山新河花苑小区党支部委员、物管会主任陈春燕本周第三次“接单”。作为“红色物业”党员解纷岗一员,陈春燕及时“吹哨”,协调物业、物管会、小区党支部三方,迅速到现场勘查,召开“民意圆桌会”,仅3天就拿出了解决方案,10天即推动方案落地。

物业管理牵动千万小区居民,如何以“倾心办”化解“烦心事”?惠山区依托小区党支部设立党员解纷专岗,选派269名党员骨干靠前研处物业管理类诉求,跟踪处置矛盾纠纷,累计处置高空抛物、违规搭建等“揪心事”120余件。同时,在小区党支部在册党员里选聘物业服务监督员65名,制定物业收支公示、公共收益管理等6大类42项监督清单,在物业公司“星级”评价中给予小区党支部10%比重,促成2家物业公司被末位淘汰。

这样的协同机制,正成为基层社区破解物业矛盾的“关键之钥”。无锡全面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协同联动机制,协商解决小区物业管理等矛盾问题。去年以来,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开展协商议事9176次,解决问题超万个。“以前物业是‘单打独斗’,疲于应付,现在有了小区党支部的引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社区变得越来越好,不是靠我,而是靠我们的居民。”采访中,记者频频听到这样的感慨。

小区党支部班子的构成,更体现了多元共治理念。无锡从社区“两委”成员、物业公司、驻区单位、联合执法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中吸纳优秀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委员。并且,持续完善干部下沉机制,推动市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2474个小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5.8万名机关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小区亮身份、领岗位、办实事。构建由城管、住建、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进小区”机制,设立工作站点339个,今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1223次。

除了党员、干部下沉的力量加持,数智化赋能也让小区治理更加精细。新吴区梅村街道梅荆花苑六期小区党支部整合辖区资源,打造“荆乡邻”直播间,聚焦居民通过12345平台反映的邻里矛盾纠纷、小区路面破损维修、老旧小区改造等,开展线上“监工式”直播,邀请相关单位与涉事居民走进直播间,共同协商、厘清责任,成功解决12345投诉20余件,化解邻里矛盾纠纷15起,居民对社区矛盾处理满意度从60%跃升至85%,实现了“矛盾不出小区、和解在云端”。这样的实践在无锡遍地展开。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