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发布新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
2025-07-01 09:15: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安琪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昨天,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近日我市发布了新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共15个。从“场景”到“风景”,在一个个典型案例的“打样”“示范”下,我市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通过新一批鲜活经验、创新做法,经营主体感受到南京服务再“加码”、营商环境再“升级”。

每一招都立足南京产业特色

6月14日,由市交通运输局、市交通集团联合南航共同开发的“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据介绍,该平台综合集成空域规划、动态调配、运行管控、安全保障及效能评估等核心功能,具备同时保障5万架次低空飞行的能力,并配套上线全国首个“宁易飞”微信小程序,为低空飞行用户提供从计划到执飞的全流程保障。

产业是城市经济运行的根基和命脉,也是推动城市蓬勃向上的核心动力。在本次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中,就有不少创新之举是围绕南京产业特色下功夫。

各板块围绕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出台创新升级政策,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鼓楼区发挥航运管理机构集中、航运商协会集聚、航运龙头集群的禀赋优势,积极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核心服务板块。下关滨江商务区高标准打造全省唯一航运公共服务大厅,落地全国首个海事海商法律公益服务中心,引入南京仲裁委仲裁联络点、南京国际航运仲裁院,着力构筑完善海事法律服务体系,为航运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栖霞高新区持续优化完善“1+2+5”服务体系,以“产业服务”为主线,以线上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线下企业服务中心为2大平台,推出“雁阵”“龙腾”“凤栖”“鹿鸣”“牛犇”五大行动,切实帮助企业嫁接金融资源、打通市场壁垒、解决困难诉求,打造“高新效率”“高新服务”,充分稳定企业信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每一式都融合务实创新基因

市计量监督检测院近日通过创新开展“定制化计量服务”模式,成功帮助南京中车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实现生产检测“两不误”,3个月内完成1600余台设备检测,保障企业生产“零延误”。

记者了解到,该模式由多领域业务骨干组成调研小组,进驻企业车间现场考察,根据企业排产计划与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检测时间表,实现计量器具现场检测替代传统送检。同时创新实施“多专业联合校准证书”机制,大幅减少文书处理及审批流程,切实降低企业检测成本。

在数字经济时代,庞大、复杂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海量数据。为了让海量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市司法局创新推出数据要素公证合规服务,运用区块链、SM3国密算法等技术,对企业数据生成、加工、流转等环节实时固定证据,通过出具公证法律意见书,帮助企业快速完成数据资源确权、资产入表,并应用于融资、入股等场景。同时,公证存证证据司法采信率100%,维权成本降低40%,助力企业摆脱维权困境。

原产地证是出口产品在国外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凭证,被誉为“纸黄金”。市数据局、市贸促会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服务系统与贸促会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通过在政务服务自助机上线原产地证书自助签发打印功能,为企业在“家门口”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有效避免了因紧急出货而无法及时获取证书的情况,节约企业办事成本。

每一项都汇聚发展强大合力

“太方便了,没想到我们这么小的企业也能有实验室。”

在六合区有多家在营食品生产企业,其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九成,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为了让这些小微企业生产的食品更快更安全地“走”上货架,六合区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共享”的模式,在中福市场建立南京首个食品小微企业共享实验室。

该实验室引入江南大学专业检验团队,开展食品出厂检验服务,及时更新产品标准和检验项目,严格制定出厂检验项目规范,让食品小微企业实现技术交流和检测资源共享。

为破解企业用工难题,溧水区深化政校企协同,创新举办“订单班”为新能源汽车企业量身定制储备人才,既有效解决“人才供需错位”的难题,显著降低企业招聘与培训成本,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构建起“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的全新人才培养就业路径。

没有重大项目的“进”,就没有经济运行的“稳”。浦口区推行策规协同、征供联动、供用一体的全流程要素保障措施,打造落地靠“浦”品牌效应。坚持“地等项目”,统筹各类产业用地需求与建设时序,增存并举、动态储备2000亩产业用地,做到“项目未至,规划先行”。同时,在全市首创“征地全生命周期推进机制”,显著压缩办理时长,提升整体运转效能。健全项目“无感落地”“一窗服务”“全程跟踪”体系,创新搭建“业务流转监管平台”,提升项目监管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利企便民,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站。“成熟一批、推出一批”,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场景打造,今年已累计发布两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京将聚焦“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制度创新,以营商“软环境”培育发展“硬实力”,凝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