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城擦亮“健康名城”名片
2025-11-28 09:48:00
来源:泰州日报
【字号:  】【打印

□见习记者 卞梦婷

本报记者 鲍仁 通讯员 刘昊宇

2009年,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泰州诞生。2010年,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高新区,并举办了首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

当时的中国医药城刚刚起步,不少人将其形容为“一穷二白”。万众瞩目下,质疑声纷至沓来。“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市委市政府给出的答案坚定且明确——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以最强的改革、最好的资源、最优的保障,支持中国医药城高质量发展。

今天,第16届泰州医药博览会盛大启幕,中国医药城再次吸引世界目光。亮眼的成绩、丰硕的成果,让“健康名城”的金色名片愈发闪亮。

创新成果涌现,产业迎来爆发期

一组数据足以展现当下中国医药城的“硬核”实力:1300多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在此聚集,2100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落地申报,42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园区综合竞争力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同类产业园前十强。

数十年甘坐“冷板凳”的耐力,终让泰州生物医药产业迎来“热爆发”。

荃信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研究的生物医药公司,2015年创办于中国医药城。十年磨一剑,目前公司已建立起涵盖皮肤、风湿、呼吸道及消化道四个主要疾病领域的药物管线。最近,荃信生物捷报频传,多款创新药在临床和市场上表现优异。“赛乐信”是公司耗费十年时间研发成功的首个上市药品,一举打破该领域进口依赖。截至今年6月,该产品已发货超过6万支。另外,公司自主研发的3个品种已处于临床III期,3个品种分别处于临床II期及I期,新药研发按下“快进键”。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今年先后将自主研发的两款自免抗体药物授权美国Caldera Therapeutics公司、瑞士罗氏制药,许可全球独家开发及商业化,开我市生物创新药“出海”先河,有望给企业带来16.25亿美元的收益。

在中国医药城,像荃信生物这样经过时间沉淀迎来“爆发期”的企业不在少数。

盈科生物年内密集上市7款新品,获批数量与节奏在行业内遥遥领先;中慧元通国内首款四价亚单位流感疫苗“慧尔康欣”获批签发,公司生产的针对2025年至2026年流感季疫苗正陆续发往全国各地接种点;博莱得利“猫三联”灭活疫苗获批国家二类新兽药,上市以来销售超过280万头份,结束国外品牌长期垄断历史;先思达生物先后推出肝癌辅助诊断产品“洁太司”、肝硬化诊断产品“甘达朗”及肝脏健康评估产品“甘达健”,率先成为国内肝脏健康全过程管理领域的“大满贯选手”……

截至目前,中国医药城已累计获得药品注册批件248张、药物临床批件259张,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3241张,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备案证)2031张,原创性、突破性成果竞相涌现。

优质平台赋能,研发驶入快车道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任何一环的“梗阻”,都可能拖慢一款新药问世的速度。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竞争力”,泰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操盘手”们深知这一规律,多年来始终瞄准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从平台到服务,多措并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破除阻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

“‘从0到1’的原始创新方面,以‘泰州队列’为核心的生命科学泰州实验室正有序谋划建设中。‘从1到10’的产业应用方面,北大临床研究中心持续推动本地项目在北大附属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实现临床试验时间缩短1/3、资金节约1/3、成功率提高1/3。”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副书记、主任蒋鹏举例介绍。

围绕“4+2”产业体系,中国医药城构建了覆盖“药物筛选、临床前研究、中试放大、临床试验、委托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创新平台矩阵,先后建成运营或正在建设的科研院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29家,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站式服务”。

在中国医药城,企业家们不用“跑断腿”,不会“心焦急”,更没有“久等待”。每每提及在这片热土上的创业经历,“高效”“专业”“有温度”成为企业家、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关键词。

真诚点赞的背后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服务团队。新药申报服务中心(泰州新药创制服务中心)主任李润润介绍,他们创新建立“四个90%”机制(90%以上为硕士及以上学历,90%以上毕业于国家“双一流”大学医药相关专业,90%以上具有国家药监局或省局挂职学习经历,90%以上拥有国家药监局和省局各项现场检查工作经验),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联系服务,“包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是他们始终如一的誓言。

资本市场青睐,“中国医药城”板块崛起

得益于中国医药城优质的创新生态,一系列重磅科技成果接连涌现,一大批含金量满满的全球“首创”、国内“唯一”走出泰州,走向国际。

从“试验田”到“高产地”,资本市场的目光也悄然转向中国医药城。

8月11日,中慧元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医药城第9家本土孵化培育的上市企业。其IPO公开发售获得超4000倍超额认购,是今年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名副其实的“超购王”。

仅仅6年间就有9家企业顺利上市,资本市场“中国医药城”旋风越刮越烈。目前,还有1家企业正冲刺北交所IPO,18家企业进入上市培育期,“中国医药城”板块的故事未完待续。

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我们搭建了全方位资本赋能的金融平台,招引40多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光大控股、招商局资本等头部资本,还设立了24支产业基金,注册规模近200亿元。”蒋鹏介绍,构建全生命周期“资本雨林”,既让“一穷二白”的种子团队更好发育成长,也让优秀创业团队在漫长摸索期及时寻到资金支持,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明确,致力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随着全市大健康产业蓝图徐徐展开,中国医药城将再次挑起发展“大梁”,冲锋在“最前线”,向着“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阔步前行。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