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刘茜文连发殷开军张兰兰
昨日,笔者从愚公生物获悉,三优生物与愚公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强强联合,将携手在高端合成生物分子酶开发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今年以来,港城加速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一条服务于生物医药的合成生物产业链正在港城勾勒。
因地制宜发展的新赛道
冬季天气干燥,大多数的国际化妆品品牌都会选择在其冬季保养品中添加一种特殊成分——角鲨烷。在相当长时间里,角鲨烷需要从鲨鱼体内提取,不利于环境保护。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世界各国的企业都在寻找人工提取角鲨烷的技术。
在灌南经开区的百开盛(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这场全球范围内角鲨烷提取技术研发。百开盛生物通过其独特的“酶与生物催化”及“细胞工厂与生物合成”技术平台,成功将普通碳源高效专一性合成角鲨烯,这一创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生物合成角鲨烯的规模化量产。
合成生物就是让人拥有了“造物”的能力。作为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其通过对生物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创造新的生物功能或改造现有生物体系。在港城,这样的合成生物企业正在逐步增多。
其中最为典型的产业就是基因编辑及其延伸产业。这些产业同港城现有产业高度契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合成生物产业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医疗器械、化工、食品、农业等多领域,同连云港现有的产业高度契合。该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提升港城这些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我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该产业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机构分析师勾勒了合成生物产业链,合成生物上游为原材料、设备与基础技术;中游为合成生物平台搭建和产品制造;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医疗健康、化工与材料、农业和食品、能源与环保等。
目前,我市合成生物产业规模已经达到近130亿元,形成灌南县、连云区、市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已拥有4家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瞪羚企业等,企业群体持续壮大。
合成生物破局关键是构建产业集群
在连云港市合成生物产业产学研对接活动上,业内专家对港城合成生物产业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建议就是要打造集群。
打造产业集群首先要推进技术革新。目前,我市已经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百开盛生物在全球范围内首个实现生物合成角鲨烯的规模化量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嘉澳新能源是国内首家纳入生物航煤“白名单”制度的出口企业,从事生物航煤研发及生产,为我国绿色航空能源出海开辟了新通道;
愚公生物在国内首次实现限制性内切酶的规模化生产,有力保障了生命科学上游供应链的安全;
聚维元创立足非粮原料,建设全国首个非粮生物基产业基地,为生物制造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在加快技术储备的同时,我市加快新项目集聚。今年11月,隆基绿能项目顺利签约。该项目将采用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消纳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等废弃资源,产出绿色甲醇。可以说,当前,港城各地正在以合成生物学为抓手,依托中国(江苏)自贸区国际医药创新产业园、“中华药港”、全国重点石化产业基地等核心载体及临港优势,初步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等产业集群态势。
在看到优势的时候,必须看到当前我市合成生物产业要想从星星点点的企业变为一个产业集群,还需要构建产业“+1”合成生物集群。
深挖港口大宗进出口优势。连云港港是国内大宗商品进口的重要口岸,连云港港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市。如何将口岸优势和农业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合成生物产业为这样的疑问作出解答。例如舟山利用其港口优势,构建粮油产业循环经济,推进粮食产业功能岛建设,赋能舟山九大现代海洋产业,推动定海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高地。在历史上,连云港港曾经因为引入益海嘉里项目,推动了港城油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如今,连云港也可以学习舟山经验,通过广泛调研,发挥罗盖特等企业优势,构建各种天然的香料、甜味蛋白和甜味剂产业,打造粮食相关合成生物产业群。
此外,我市正积极开拓化工领域的合成生物赛道。当前,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基纤维、生物基橡胶等生物基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化学品合成方面,合成生物学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许多传统的化学品合成过程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苛刻的反应条件,不仅能耗高、污染大,而且生产过程复杂、成本高昂。而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和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化学品的生物合成。这些微生物细胞工厂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地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目标化学品,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污染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为此,徐圩新区可以考虑引进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相关企业,为研究人员打造可以在微生物中高效生产阿维菌素、青霉素、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以及乙醇、丁醇、丙酮等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的超级生物工厂。
构建合成生物新质生产力平台
根据预测,2025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将达到243亿美元。国内各大城市纷纷下场抢抓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制高点,上海、北京、杭州、合肥、无锡、常州等已发布专项产业规划,其他城市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该产业或即将推出专项规划。
我市各县区也加快布局,灌南加快推进发展政策规划与合成生物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成功引进一批生物科技与生物制造企业落地灌南,基本形成合成生物产业集群雏形。灌云县、赣榆区和徐圩新区充分利用临港条件和海洋资源,正积极布局生物航煤、绿色甲醇等生物能源产业项目,协同发展打造连云港生物能源主阵地。连云区依托丰益醇工业、高分子材料等企业集群,深耕油脂基化学品、可降解材料及精细化工领域,构建生物化工全产业链优势。
在此背景下,我市要加快构建合成生物公共实验室体系。我市可以抢抓锡连合作机会,积极同江南大学推进连云港合成生物科技平台建设,积极引入包括高通量合成、基因编辑、酶工程等相关技术。
在招商方向上,我市可以积极接触金斯瑞、凯赛生物、华熙生物、华恒生物、金城医药等龙头企业,为港城合成生物产业打造领军军团。在园区方面,我市可以借助中华药港,构建起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以健康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养生等为辅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从原料药加工、制剂到终端销售较为完整成熟的制药生产链,为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此外,市开发区或者连云港高新区可以考虑牵头组建实验动物中心、基因合成与蛋白质药物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公共服务系统,进一步促进生物制剂药物的研究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