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建平 顾介铸 通讯员 朱娜
5月13日,两岸(泰州)新能源汽车产创融合对接会在靖江举办,比亚迪等70多家两岸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负责人走进靖江,考察新程汽配、恒力制动器等重点企业,并围绕深化产创融合开展对接交流。
5月10日,靖江市举行“复启新程 质胜江来”产创融合交流对接会,搭建上海科创与靖江产业双向奔赴的交流平台,共同推进沪靖深度合作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驱动“产业巨轮”转型升级,靖江市委书记、市长申强表示,靖江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交汇点,是高技术装备制造城,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板块,这一切都为打造跨江枢纽、产创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靖江深入实施“456”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正全力打造长江左岸产创融合示范带、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锚定“智造高地”,
构建“456”链群体系
近日,省财政厅、工信厅下达2025年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第一批)预算的通知,靖江的江苏大中电机、新时代造船等企业4个项目通过验收,累计获得1600万元资金支持。近年来,靖江制造企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靖江从“制造之城”迈向“智造高地”。
位于靖江开发区的江苏先锋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继2024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后,近期引进一条新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实现了机加工、安装、码垛协同一体化。作为靖江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先锋精科“16年磨一剑”,补上“中国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历史性窗口期,靖江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及制品四大主导产业,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五大新兴产业,以及合成生物、半导体、氢能、人工智能、深海深蓝、航空航天六大未来产业,以“456”链群体系奋力拉出经济运行“上扬线”。
江苏新骥源电子材料是靖江城北园区的一家重点企业,正投资建设高端软板、半导体芯片胶带生产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各种功能性电子专用材料产品3000万平方米。城北园区投资促进部部长顾晓峰告诉记者:“园区加大光电显示、电子标签等产业链上下游招引力度,一季度新签约亿元项目1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
4月29日,江苏省航空航天集群创新合作对接泰州专场活动在靖江举行。今年以来,靖江积极与中国商飞加深合作,同时依托航天信控,拓展商业航天火箭、低空经济等领域,走稳走好商业航天发展新赛道。
稳住外贸外资,
打好市场拓展“组合拳”
不久前落幕的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靖江制造”勇拓全球市场,30家参展企业共达成1700万美元意向订单。
4月27日,由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承建的塞尔维亚国家足球场项目首批钢结构构件正式启运。该项目是中建钢构首个海外“设计+制造+安装”一体化足球场工程,标志着靖江企业在欧洲高端体育场馆建设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3月6日下午,满载4.58万吨动力煤的巴拿马籍外轮成功靠泊深国际靖江港1号泊位,这是深国际码头今年初获得对外开放资质后外贸货轮的首次靠泊。深国际江苏兴旺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涛说,这有利于促进港口货种结构从单一内贸散货向国内国际大宗散货双轮驱动升级。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靖江企业对非洲、欧盟分别实现进出口53.7亿元、2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2.6%。靖江市商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514万美元,同比增长3.2%。
近期,靖江市商务、海关、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外贸企业大走访,“一企一策”“一业一策”助力解决市场开拓、通关便利化、融资等问题。进入二季度,靖江全力稳住对外贸易存量,力争全年船舶出口实现正增长,稳住外贸基本盘。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展会,全力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市场。
链接“最强大脑”,
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
4月18日至20日,靖江组团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深层次科创对接活动,深海油气生产装备、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等2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高效推进。
4月29日,靖江代表团赴北京拜访部分央企国企和科创企业,开展对接洽谈,寻求链接高端资源要素,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正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我们公司才能在攻克深海装备关键技术上获得这么强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江苏双达泵业董事长吴永贵表示,当前企业正加速推进深海油气混输泵和分离器项目产业化落地。
汽配产业是靖江城南园区的支柱产业。在天龙车辆部件的新车间,300多台先进设备满负荷运转,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壳体、底盘结构件。“这个扩产项目竣工后,企业产能提升了30%,预计整体产值可比2024年增加一倍。”公司负责人孙利军介绍,企业正联合上海交大等一流高校,协同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共同研发镁合金汽车轻量化系列产品,以高新技术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