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发光发热,“老”有价值了
2025-10-12 08:1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许 愿

家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春曦园的61岁老人时某珍,幼时患小儿麻痹症,日常活动离不开轮椅。“女儿洗头、洗身都需要人帮忙,居家上门助浴服务解了大难题。”时某珍母亲欣慰地说。

时某珍母亲口中的“服务”,正是苏州市推进的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双提升”行动)的一部分。养老服务商还上门评估,围绕智能化设备配置、适老化辅具安装等方面,对养老床位进行全面改造。时某珍母亲带记者参观家中新装的设备——摄像头、烟感报警器、紧急呼叫装置、洗浴椅、扶手等一应俱全,“现在生活方便多了”。

苏州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14.0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近三成。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2024年6月,苏州成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地区。

记者了解到,除了床位建设改造,苏州还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式,由居家养老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老人洗头、剪指甲、打扫卫生等,本市户籍80周岁以上老年人、70周岁以上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每户每月享受不少于3小时免费生活照料服务。

苏州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副主任臧道艳介绍,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过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安装和辅具配备,可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居家环境。同时,整合养老服务专业力量,打造一支包含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的服务队伍,将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有效满足了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原居安养”的需求。目前,“双提升”服务已实现苏州十大板块全覆盖,服务3000余户老年人家庭。

养老,不仅是照顾与陪伴,更是活力与价值的延续。当一部分老人安享居家服务便利之时,还有不少“银发族”正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

近日的一个午后,苏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里传来阵阵歌声。83岁的赵人俊老人神采奕奕地站在队伍前方,带领老年艺术团成员们排练合唱。他的夫人是团里的艺术指导,两人一唱一和,十分默契。

该团团员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55岁,大家因音乐相聚,以“乐”为前提、以“康”为目的,多年来已参与各级各类演出百余场,还积极投身公益慰问演出。“一起唱唱歌很开心,有时候演出结束晚了,我还开车送老伙伴们回家呢!”赵人俊言语里满是自豪。

而在同一时刻,苏州市老科协副会长、科普讲师团负责人陈宇光正和成员们准备一场科普宣讲活动。陈宇光介绍,讲师团成员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专家,每年在企业、机关、学校授课近400场。

记者翻开科普讲师团精心准备的“课程菜单”,内容包罗万象,既有政治、历史等传统知识,也有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话题。近年来,团队不断推陈出新,与苏州博士联合会合作,吸引一批50多岁的博士加入,还尝试线上直播授课。

无论是艺术团还是讲师团,都是苏州“银龄行动”璀璨星空中一颗颗闪亮的星。

苏州“银龄行动”以老年人为主体,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原则,以开展智力援助和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内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银龄行动”还积极向文化传承、助学关爱、健康促进等领域拓展,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被服务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继续发光发热。

在苏州,养老不只是生活的安顿和照料,更是心灵的丰盈与价值的再创。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严强介绍,苏州将持续深化“双提升”行动与“银龄行动”,不断丰富服务质效和内涵,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同时积极搭建银龄人才资源库,鼓励更多老年人以多元方式参与社会服务,推动“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相结合,打造苏州特色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  编辑: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