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森林步道,不仅是蜿蜒于林间的道路,更是连接自然与人文、提升百姓绿色福祉的“民生廊道”。自2022年起,森林步道建设连续被列入江苏省政府民生实事,截至“十四五”末,全省已建成92条、总长超655公里的省级森林步道。从“绿水青山”的蓝图到“可感可走”的现实,本系列报道,邀您一同漫步,聆听森林里的“幸福回响”。

微风拂过,草浪轻摇,初秋的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粉黛乱子草铺展成一片朦胧的粉色云雾。行走在公园内的森林步道上,衲田花海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612块大小不一的田块里,不同色系的花卉错落有致地绽放着。
这条全长37.4公里的步道网络,巧妙串联起公园内八大景区,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生态之美。经测算,这里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5000个以上,相当于城市中心的10倍。
“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几十年前还是一片连种树都困难的荒山秃岭。”宿迁市林业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程龙飞站在步道旁的观景平台上,望着眼前绵延的景色感慨道。
程龙飞介绍,三台山的蜕变,始于1958年创建的嶂山林场。在这片“土层薄得能看见底下石头”的贫瘠土地上,第一代林场工人靠着“死磕”精神,用铁锨一点点凿石种树,从远处一担担挑水浇灌,用坚韧的品格成就了今日的繁茂。
当然,步道的建设者们深知,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而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对话。

2014年,衲田花海项目启动,创新性地采用“景观针灸”手法,在关键位置新植了30余万株彩叶大乔木,自南向北形成黄、红、紫三大色区,呈现出海纳百川之态、兼容并蓄之美,也让景区有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的四季景观。

步道串联起花海,成为现象级旅游热点。景区也接连获得全省十大新景区、十条新线路、江苏最美跑步路线、江苏十大最美赏花地等多项省级荣誉,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新兴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如今的森林步道,已成为连接生态与旅游的纽带。江苏省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三台山森林步道的最大特色是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健身有机融合,不仅让游客能够深入森林腹地,有效延长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栈道上的科普展牌
据统计,2020年以来,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 6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 1.6亿元。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景区及周边相关产业共带动数千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随着2025年新的总体规划公示,三台山森林步道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程龙飞展望:“我们将依托三台山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新模式,打造长三角地区独特的森林康养基地。”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条步道不仅连接了人与自然,也连接了过去与未来。从昔日的荒山秃岭到如今“想不到的美景,忘不了的原乡”,三台山森林步道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生态与旅游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
中国江苏网记者 强慧娟




